繪畫教育活動是讓幼兒觀察物體形狀,顏色結構等的基礎上,培養他們用繪畫充分表現自己對周圍的認識和情感,初步培養幼兒對繪畫的興趣。繪畫是依賴于感知、記憶、想象、操作等各種能力的配合,是通過眼、手、腦的并用,促使幼兒身體的成長發育。因此,它對發展幼兒的智力有很大的作用。那如何通過繪畫發展幼兒的智力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觀察。 觀察就是讓幼兒用感覺器官有目的地感知各種事物,了解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重要途徑,通過觀察得來的知識為他們后來的智力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例如:觀察讓幼兒掌握察看物體的形態特征、色彩的變化、各部分結構比例以及事物之間的空間位置、相互關系等。不會觀察的人不可能有豐富的想象,也就不可能有藝術的創造。只有通過觀察,人才能在大腦中積累大量周圍事物的表象,從而發展想象,進行生動的藝術創造。 二、聯想。 聯想是讓幼兒根據繪畫主題的需要,將自己頭腦中的相關印象搜索出來。這可鍛煉幼兒的記憶力。當然聯想并非把所有的印象都拿出來,而必須進行分析、概括、取舍,這又鍛煉了幼兒的思維能力。教師可運用語言、談話、問答的方式激發幼兒進行想象。教師應充分了解幼兒的創作意圖,認真傾聽孩子在繪畫中的言談,當幼兒的想象在繪畫中不能完全體現時,要及時幫助幼兒突破,開拓其思路,教師的一句話,一個提示就能啟發幼兒豐富的聯想。如命題畫“小猴”,如果沒有教師語言的指導啟發,不少孩子的畫面上恐怕會出現干巴巴的一只小猴,教師的一個提問“小猴在干什么?”那么,幼兒的想象即處于活躍的狀態,于是小猴推車,耍雜技,小猴摘桃等富有幻想的形象就躍然紙上。 三、創造。 繪畫不僅僅是讓實物、模型、范畫在幼兒的紙上再現,還必須注入幼兒的認識和情感,這就需要創造。幼兒在繪畫活動中的創造既可能是整合以往的印象。如命題畫“大馬路”,孩子們把貯存在大腦中的大馬路景象,人物、樹木、各種車輛、紅綠燈、電話亭、路燈等都組合起來了,有的畫“熱鬧的馬路”,有的畫“夜幕中的馬路”等等有聲有色,使畫面富有詩情畫意,讓幼兒的想象得以充分的發揮。也可能憑空設想。如:“我和外星人做游戲”、“我和全世界小朋友在彩虹橋上手拉手”等等,幼兒的創造有他自己的邏輯,他們的畫充滿了稚氣和童趣,成人不可用自己的想法去強迫他們,而應該鼓勵他們去創造。 四、操作。 繪畫的操作就是運用畫筆勾劃、涂色等。掌握繪畫的操作方法,才能使頭腦中的印象、想法客觀化。在操作過程中,手指得到了鍛煉,手指在大腦皮層相應投射區域的神經聯系被強化,進而也促進了智力的提高。繪畫的結果也反饋給大腦,供幼兒調整自己的活動,幼兒在繪畫時教師要及時給予技能上的指導。如有的幼兒在表達想象時,畫不出某個形象,創造被卡住,教師應及時給予幫助,使他的想象得以流暢地展開。教師千萬不能強迫命令,如:不可以這樣畫,你應該怎樣畫等等,因為幼兒在精神壓力下,智力活動也會被壓抑。
【通過繪畫活動發展幼兒的智力】相關文章:
• 詩畫教材走進幼兒園
• 挖掘繪畫活動中的教育價值
• 美工教學活動對幼兒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
• 用心去欣賞孩子的畫
• 淺談美術教育對幼兒的啟發
• 美育,讓幼兒回歸生活
• 系列層次活動理論在幼兒美術活動中的應用
• 教師在美術活動中的指導作用
• 淺談教師對幼兒美術作品的有效利用
• 美術教育中如何為孩子的探索提供適時適當的幫助
• 美術活動中的中班幼兒創造能力培養
• 美術活動是幼兒表達情感和了解幼兒情感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