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的生活和經驗,凡是幼兒需要的、感興趣的,能夠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尤其是隨時隨地在其生活、學習過程中產生和發現的,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內容,都可以吸納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
于是在《春天的色彩》這一主題活動中,青青的小草讓幼兒來用繪畫的方式表現成片草地的美;在美麗的小野花中幼兒用各種形態和色彩表現出了野花的絢麗;用漂亮的顏色和對稱的方法給蝴蝶姑娘穿上了花衣裳;用綠色的皺紋紙做出了柳樹姑娘的辮子;用紅黃藍三原色之間的暈染點綴了春姑娘的花籃。這表現出來的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存在于幼兒的生活周圍,源于幼兒的生活。
三、運用生活化的教育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應根據教學活動的目標、內容、幼兒的學習情況及教學情境靈活選擇教學策略。
在開展活動中我們除了帶孩子去欣賞社區里的春天的景色,更讓家長帶領孩子走近自然,與大自然進行一次親密接觸,并在成人的幫助下記錄下幼兒自己眼中春天的色彩,有用相機的瞬間進行了定格,有用優美的語句進行了描述,更有用自己的畫筆表現出了對春天整體的印象。充分利用家長教育資源,可以彌補幼兒園教育資源的不足,同時也發揮了家長參與教育活動的積極性,使家長真正成為幼兒園的合作伙伴。
另外在用豐富的色彩表現小花草地的時候一些平時幼兒玩耍的工具也成了學習的工具,如放在娃娃家中的小饅頭變成了繪畫花草地時既方便又適合小班年齡特點幼兒所操作的材料之一。鮮艷的桃花不需要用繁瑣的工具去表現,只要用幼兒的幾個手指配上朗朗上口的
兒歌,一朵朵桃花變映入眼簾,讓幼兒感受到了手指作畫的樂趣。
越生活的、越接近于幼兒的生活經驗的才是最吸引幼兒的,也是最適合幼兒的,而用生活化的手段來表現藝術是我們所不斷追尋的,如何讓藝術更好的回歸去幼兒的生活更是我們要不斷探究的!
【談《春天的色彩》藝術主題活動中生活化策略的運用】相關文章:
• 挖掘繪畫活動中的教育價值
• 如何教孩子剪紙
• 在情境中教美術我們應注意
• 美術教學的魅力
• 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繪畫
• 讓繪畫活動成為幼兒怡情益智的游戲
• 淺談家長的幼兒美術教育誤區及建議
• 美工教學活動對幼兒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
•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美術興趣
• 讓幼兒在泥塑活動中體驗快樂
• 幼兒美術欣賞與啟迪
• 幼兒繪畫心理的發展及繪畫教育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