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徐老師給了我一個任務,讓我來談一談閱讀了兩篇平湖市的獲獎
論文之后的體會。一時間我覺得很為難,一方面我對自己的寫作水平向來都不夠自信,一聽到要寫什么,在會上發表什么意見,我就會緊張,怕自己說不好。另一方面我對美術并不十分的精通,可能是因為自己的興趣并不在這里的原故,總覺得美術太麻煩,涂涂畫畫,弄的臟兮兮的,準備起來又是筆又是紙,還有什么顏料啊,水桶啊,毛筆啊一大堆的東西,看著就頭暈,所以一直就不太喜歡美術。可是今天要我這個門外汗來談美術,又是談對獲獎美術
論文的體會,實在覺得有點象是在大師面前班門弄斧的感覺,有些可笑。不過既然答應了,我就認真的對待,我在這不談什么大道理,也不準備講一些理論的東西,因為那都不是我的專長,我今天想說的只是看了乍浦小學倪老師的《美術教育的新空間 ——淺談鄉土資源在美術教育中的價值及運用》這篇美術教學論文后,自己對目前美術教學的一些新的感悟。
我認為,在這篇論文中作者主要的觀點就是,如何運用自然資源以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進行美術教學活動,并將它們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教師在盡可能利用書本的同時,也能充分重視學生已有的內在興趣的調動,充分利用本地特有的鄉土資源,如農村風俗、鄉土材料等獨特多樣的素材,為學生提供來自社會、自然的豐富活動材料。接著作者就自己生活的家鄉乍浦為利用開發的自然資源,如風景秀麗的九龍山森林公園、九龍山海濱浴場,巍然聳立的南灣炮臺、天妃宮炮臺等,因地制宜地借助濃厚的文化底蘊和地方特色,依靠本土的材料和資源開展美術教育進行了實地的實踐研究。其實說簡單了就是在美術教學中,如何來有效的利用和開發身邊生活化的價值資源,他們由于天時地利的關系,有了很好的自然資源,可以為學生提供很多的自然素材,作者通過非常樸實和貧民化的語言來對此進行了闡述,讓閱讀的人能很容易理解,知道作者所論述的每一個論點要表達的意思,而不是將文字經過了奢華的包裝之后,明明很簡單的道理讓人看起來卻特別的費力。
其實寫作和我們的美術教學有異曲同工之意,我們該更多追求的是生活化的、更貼近于孩子生活的素材,將教學更趨于貧民化,和孩子的生活離的更近,這樣才會引起更多的回應與共鳴。看了這一篇論文之后,給了我很多的啟發,結合本學期我們幼兒園即將要承擔的“幼兒園美術教學中材料、工具生活化的運用”這個研討活動,自己繼而產生的一些想法,在這和老師們作一簡單的交流,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來談談自己的感想:
一、美術活動可以走貧民路線。 我記得以前和顧曉雁老師兩個人合演過一個小品,其中有講到一個山區的窮孩子沒有好的學習環境,可是卻很喜歡畫畫,但因為窮,買不起紙和筆,只能用樹枝在泥地上繪畫,情節十分的感人。那么為什么我今天又突然在這里說起這個小品呢,其實我想說的是,美術繪畫最初想要表現的目的是什么?只是人們想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對當時生活的一種情感,也可能只是作為表現人的內心世界的一種手段、方式而已。對繪畫本身的工具、材料以及質量并不十分的講究。以前我們的教學課堂追求的較多的是它的眩,越花哨越好,特別是美術活動,要表現它的藝術感嘛,老師們就會在材料和工具上下足了功夫,我以前也有這樣的體會,一堂公開課下來,就象演了一場戲,什么道具都用上了,勞心又勞力,效果怎么樣呢,是不錯,可是對孩子來說,那些東西離生活都太遠,孩子們平時不大能接觸到,所以學了之后,大家都不會在生活中運用,對幼兒的幫助并不大。
因此,在現實的幼兒園美術教學中,我們可以提供一些貼近孩子生活的材料、工具,可以是他們每天都有接觸的,或是隨處可見的,非常熟悉的東西,比如,瓶蓋、鞋盒、襯衫盒、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盒子、泥巴、石頭、宣傳紙、羽毛、糖紙、稻草、棉花等等。借助這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材料,讓孩子運用不同的方式來發揮想象,表現出各種不同的藝術形式,那樣效果或許也不錯,而且材料工具都來源于生活,更能引起孩子的共鳴。對于教師來說也有好處,不用再在上課時挖空心思的琢磨著,怎么樣才能選材新穎不落俗套,而且對孩子又不失教育的意義,能讓孩子從中學到一定的本領、技巧。一舉兩得的事我們為什么不做呢,在美術教學中完全不需要再做一些舍近求遠的事了,何樂而不為之呢?
二、美術活動要更忠于幼兒的興趣。 經常會聽到家長的抱怨,“我家孩子畫畫都沒個樣。”我也從兒子身上發現,每次要他拿著筆在紙上繪畫都是一件困難的事,他會理直氣壯的說“你嘛就知道讓我畫畫。”通常那樣的情況下,是我們兩都累,最后的結果也可想而知,畫的一塌糊涂,一張白紙面目全非,大人也是氣不打一處來。其實想想也是,以前我們大多數的美術活動除了畫畫兒還是畫畫兒;這樣孩子的興趣難免會打折扣,我們換一下角度,如果讓我們成人也每次重復同樣的勞作,你會感興趣嗎?道理是相同的,我們也希望能有不一樣的嘗試,可以讓我們有自由發揮的機會,最主要還是自己感興趣的才好。
所以我認為,在幼兒園的美術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在運用生活化的工具材料之余,還要考慮到孩子的興趣,除了畫,更多的是動手做,小朋友在動手做中可以得到美的熏陶,在動手中可以學會合作與交往,在動手做中可以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就會越玩越喜歡,我這里說的是玩,是的,現在的美術課堂就是要真正的玩得起來,才可以算是一堂成功的教學活動。只有玩起來里了,才說明這是孩子們感興趣的,至少是吸引他們的一個活動。
三、美術的教學環境要形成一定的特色。 現在什么都要有自己的品牌,我們幼兒園也應該有自己的美術特色品牌,讓大家一說起我百花幼兒園就會想到我們美術特色,那么現在我們的優勢在哪呢?其實并不明顯,因為我們有的別人也都有,或者說他們都能和我們相抗衡,那我們就沒了優勢,也沒了特色。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別人還沒嘗試的,至少是目前在別的幼兒園里都還沒開展的,沒有形成特色的才行。我覺得我們可以從“生活化的材料、工具”入手,在這一方面展開嘗試,全園形成一種氛圍,扎扎實實的開展“藝術貧民化”的活動,我們如果覺得難,可以先從區域活動入手開始嘗試,一步步的摸索,然后再慢慢的擴大范圍,我想應該也不是很困難的事,畢竟這些生活化的材料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有心就行。別人能運用稻草做出了大文章,吸引了全國的美術專家來參觀、學習,我們也可以吸引全平湖的老師來參觀學習我們的貧民化藝術啊?希望能在不久的將來,說起我們幼兒園就能想到我們的“貧民藝術”,到時候那不就是我們的品牌嗎?
我要說的就是這些,可能不太切合實際,實在是因為能力有限,請大家多多諒解!
【美術教育的新空間】相關文章:
• 美術,需要老師去解讀
• 把創造空間留給孩子
• 面對如何培養幼兒繪畫興趣給父母的10個建議
• 淺談幼兒繪畫教學開講法
• 淺談布貼畫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
• 幼兒園美術活動中如何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 在切磋中求提高
• 走出幼兒美術教育的三大誤區
• 美術教學中的習慣養成
• 美術技能學習——線描畫、兒童畫
• 泥塑活動指導方式的研究
• 托班水粉繪畫興趣培養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