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教師為幼兒創設交流的平臺,展示兩者的作品,讓幼兒共同討論、交流,共同分享過程。這對于幼兒學會探索,學會大膽表達和欣賞別人的觀點是十分重要的。引導幼兒不僅僅是幫助掌握學習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式,還應該使他們對探索過程充滿熱情和信心。
在區域化學習活動中開展了剪窗花的活動,出示范例以后,我就讓孩子們講講圖意,然后就讓他們自己去剪。
(思考: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從傳統的接受式學習轉變為探究式學習,教師的職能也應從講解員轉變為引導者。在操作中我出示了剪窗花的操作圖例,這個圖例符合幼兒已有的經驗,是幼兒有能力進行探索的,因此我只簡單地引導他們講講圖意。)
孩子們都對角折三次后就開始剪任意的形狀。毛毛剪的很小心,剪了許多長條;迪迪剪了一長條后,又從另一頭剪了一下形成交叉,就把三角形剪出來了,看著迪迪籮筐中的垃圾,毛毛奇怪地問:“你怎么會有垃圾?”我剪了一個三角形,你看。”說著,她把手中的彩紙展示出來,給毛毛看那兒有一個空三角形,“咦?你怎么沒垃圾?”迪迪也奇怪問。“我是這樣剪的。”毛毛示范給迪迪看,剪了一條條的,“你這樣剪不好看。”迪迪說。“不,肯定好看。”毛毛也不示弱。
(思考:剪窗花的活動是幼兒感興趣的,因此他們都很認真地進行活動,在活動中產生了“剪后有垃圾”與“剪后沒垃圾”的問題,這個問題是自己未知的,所以產生了爭議。)
聽到聲音我走了過去。“老師,毛毛剪的窗花不好看。”“不,肯定好看。”毛毛爭著相告。“那你們剪好的窗花打開,讓我們欣賞一下,好嗎?”窗花展示出來,孩子們各抒己見,都表示喜歡迪迪的,我問:“你們為什么喜歡?”“因為里面有好多的花紋,毛毛的看不清楚。”“那怎么會這樣?剪的時候應該怎么樣剪?”孩子們各自議論著:三條邊上都要剪,剪的時候應該相互交叉把形狀的紙剪下來。聽了大家的意見,毛毛點點頭:“我知道了,我也會剪很漂亮的窗花的。”
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毛毛和其他孩子們都按照剛才的方法剪窗花。“老師,看,我的窗花美嗎?”毛毛把剛剪下的窗花展示給我看,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
思考:在幼兒參加自己喜歡的探索活動中,他們通過觀察發現問題,這時教師應認真聆聽幼兒之間的爭議,在幼兒獨立解決問題和適度幫助之間找到介入的切入點,較好的把握引導的時機。《綱要》中指出:學習是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于是教師為幼兒創設交流的平臺,展示兩者的作品,讓幼兒共同討論、交流,共同分享過程。這對于幼兒學會探索,學會大膽表達和欣賞別人的觀點是十分重要的。引導幼兒不僅僅是幫助掌握學習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式,還應該使他們對探索過程充滿熱情和信心。
【案例:你怎么沒垃圾?】相關文章:
上一篇:案例:“老師,我成功了!”
下一篇:案例:園本教研的一種媒介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