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讓這些疑問從他們自己的嘴巴里說出來,讓他覺得自己說的也是對的,來逐步鍛煉幼兒的表現力、語言的組織里,更加能鍛煉幼兒的自信心。
觀察對象:托班幼兒(王蘇立)月齡:36個月
觀察實錄:
(一)早晨來園。
蘇立:(跟媽媽再見后)“老師,現在我們去干嗎呀?”
師:“現在是晨間游戲時間,你可以和小朋友去游戲,一起去玩。”
蘇立:“那玩好游戲又去干嗎呢?”
師:“玩好游戲我們就要去做操了,要去鍛煉身體呀,還要吃點心。”
蘇立聽完我說的話后,走向了位子,和小朋友一起去玩游戲了。
(二)中午吃飯、睡覺時間。
地點、時間:在盥洗間洗好手
蘇立:“老師,我們現在要去干什么?”
師:“我們現在要去洗手吃飯啊。”
蘇立:“那吃好飯我們在去干什么啊?”
師:“吃好飯我們就看一會兒電視,就要去小便睡覺了。”
蘇立:“那小好便又要去干嗎呢?”
師:“蘇立寶貝,那你來告訴老師我們接下來要干嗎呀?”
蘇立:“是不是應該去午睡房睡覺了啊,對了,我們還應該把衣服、鞋子脫掉,對嗎?”
師:“是的,真棒!蘇立寶寶真聰明!”
分析與反思:
蘇立寶寶是我班年齡較小的一個男孩。沒有自信、做事不肯定是小年齡幼兒的一種表現形式。我根據托班幼兒年齡特點小的性質,分析了王蘇立的一系列反映。王蘇立常常會用詢問的口氣來征求教師的意見,最主要的目的是因為他想在老師的嘴中得到老師的肯定,從而來證實自己所想的是否正確。其實他已經了解在幼兒園生活的每一個步驟,但是往往是因為他對事情的不肯定,所以對老師產生了一種感情的寄托,他希望通過老師的鼓勵、肯定等積極的態度來增加對自己的不自信,從而來滿足自己的一系列疑問。面對這類幼兒,我們應該采取“反問”的形式來激勵幼兒,對幼兒可以多提一些“你認為呢?”“你想的是怎樣的?”等問題來鍛煉這類幼兒。可以讓這些疑問從他們自己的嘴巴里說出來,讓他覺得自己說的也是對的,來逐步鍛煉幼兒的表現力、語言的組織里,更加能鍛煉幼兒的自信心。
【案例:個案分析:“接下來干什么”】相關文章:
上一篇:案例:教育個案的研究記錄
下一篇:案例:奇妙的口袋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