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回應策略將如何得到提高?這是與平日的勤觀察、多回憶、善思考分不開的。
實錄:
繪畫活動《蝸牛和蘋果》結束后,看看離午餐還有一段時間,我便帶著孩子們來到操場上散步。并引導孩子們用自己的小眼睛去發現一些自然環境中的小秘密。有孩子說:“我們要找找有沒有蝸牛”,我向她點頭示意:“這是個不錯的建議,那我們就去找找吧”。
孩子們陸續分散開來,各自在身旁的小路、草地上認真地找起了蝸牛。突然身后傳來吵雜聲,回頭見眾多孩子好像正圍觀著地上的什么東西。這時有人叫了起來:“老師,朱雷趴在地上”“朱雷,地上很臟的,快起來!”“朱磊,老師來啦!”。我頓時覺得怪異,上前果見這個平時一向調皮搗蛋的小家伙趴在了地上,聽到我要上前也不見起身,盡然還用半閉半開的眼睛看了我一眼,接著又閉上了眼睛裝睡。我看了不盡氣從心生,恨不得馬上命令他起身。這時卻從孩子嘴中傳來振振有詞地一句:“我是蘋果呀,我腐爛了怎么起來?!”
哦!我恍然大悟!!這個孩子在我面前突然變得如此聰明可愛,對他的調皮的評價在此時已是蕩然無存。我立即回應:“呀,蘋果腐爛了會發生什么事情呢?”由于孩子看過《蝸牛和蘋果》的課件,故由此經驗,都說:“蘋果籽掉進泥土里,要發芽啦!”“是呀,要發芽啦,大家看好哦!”說完,我示意作了個發芽的身體動作,小家伙們也在我的啟發、引領下玩起了《蝸牛和蘋果》的游戲。關于地上的那個朱雷自是不用說了,他非但很快的“發了芽”,還長成了一棵很大的“蘋果樹”呢!
思考:
對于這個實錄,我覺得老師巧妙的回應策略既能滿足孩子當前的需要,又杜絕了孩子長時間趴在地上的不衛生行為,同時還推動了孩子想象創作的進一步發展,真正發揮了一個活動的作用和價值。由此使我想到:孩子在自然狀態下生成的游戲情節可能是無處不在的,只要我們做一個有心人,能多一點觀察多一點耐心,肯定能捕捉到許多教育契機。
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老師的回應策略將如何得到提高?這是與平日的勤觀察、多回憶、善思考分不開的。
【案例:我是爛蘋果】相關文章:
上一篇:怎樣消除孩子的攀比心理?
下一篇:案例:故事《小羊和狼》的教學反思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