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多玩"只是個開始,我想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怎樣從"一物多玩"中引導幼兒在考慮問題,看待解決事情時也能從多種角度去想,去做,真正成為一個具有創新精神的新時代人才!
一、案例背景
王奕楊是我們班的一名男孩,他性格活潑好動,十分聰明,又很會玩,常常想出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法,令老師防不勝防。因此,他經常違反紀律,沒少挨教師的批評,也是班上有名的小搗蛋,多數幼兒不愛跟他玩,因為和他玩了后常會發生"料想不到"的事,但卻有蔡永琪等幾位幼兒做他的小尾巴。久而久之,他便成為我們老師心目中的"皮孩子",當然也是我們關注的焦點。2003年3月的一個下午,幼兒的離園活動時間到了,王奕楊和蔡永琪等四人悄悄的離開我安排好的室內活動,溜出活動室,從垃圾簍里撿到一個泡沫蛋糕盒來當足球踢,玩得可帶勁了。不一會兒,蔡永琪的母親來向我反映:"我兒子又跟王奕楊在走廊玩,幾個人在踢一個蛋糕盒,我怎么也叫不動他,老師,您幫我喊他一下吧!"我分明已聽出家長話中那不是責備的責備,為自己沒有管好孩子而尷尬。
事后,我常想:一個廢棄的蛋糕盒,卻能讓孩子們玩得如此盡心,這從某種角度上是不是反映了我們為孩子提供的許多玩具并沒有真正滿足幼兒創新的需要。看看教室里是逼真性玩具多,半成品,廢舊材料提供得少,有的比實物還漂亮,但卻不能使幼兒保持長久的興趣。為此,我想玩具中是不是應提高半成品,甚至是廢舊材料的比例,把制作玩具看作是游戲的一個過程,讓幼兒共同參與,以滿足幼兒創新意識的需要。于是一個念頭在我腦中閃爍:我是不是可以利用廢舊材料設計一系列的游戲教學活動來滿足幼兒的創新意識的需要?
二、案例描述
時間:2003年3月27日--2003年4月
2003年3月27日是星期四,這天上午有個健康活動,本來我為幼兒設計的是游戲活動
"報紙載球"。可出于某方面的考慮,我除了帶他們來到室外,按原計劃為每位幼兒提供一張報紙和一個海洋球外,就再沒有作任何解釋了,只要求他們想出各種玩報紙的方法。活動中,我創設了較為自由的空間,盡可能地為幼兒提供創新的機會。意在于引導幼兒創造出一物多玩的"報紙"新形象,開闊幼兒的思路。
一開始,小朋友們拿著我給他們的報紙不知所措。我有意識地又說了一遍:"你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這時有幾位幼兒開始動起來,但他們大多數只是拿著報紙跑來跑去。王奕楊聽完我的話,點點頭,樂呵呵地拿著報紙轉身走開去。他的背影仿佛在告訴大家--今天我要給你們露一手。我并沒有急于追問,只是在一旁靜觀,想以一個教師對孩子愿望的重視,對活動動機的滿足來刺激他去嘗試新的領域,去體驗創新的喜悅。在玩的過程中,我驚奇地發現平時活動不認真的王奕楊小朋友,此時正玩得入神,兩眼放出好奇的光芒。只見他一會兒將報紙貼在胸口跑來跑去;一會兒卷成一長條做障礙物,來回跳;一會兒又揉成一團,當"手榴彈"扔……在我的引導和鼓勵下,他積極思維,捕捉靈感。在活動中,他把自己想的許多玩法講給小朋友聽,由于想象力特別豐富,思維獨特,受到小朋友的喜愛。而其他幼兒在嘗試了一段時間后,加上受王奕楊的啟發,創造性思維暫露頭角,玩得方法也開始多起來了。有的幼兒將報紙卷成一長條拿在手上當"金箍棒";有的幼兒將報紙鋪在地上當墊子,做仰臥起坐;有的幼兒合作將海洋球放在報紙上,兩個人拿著報紙載著球來回地走;還有的幼兒合作將報紙卷起來放在地上作障礙物,來回跳……可仍有一部分的幼兒不知道該怎么玩,他們以看別人玩為主,別的小朋友怎么玩,他們就怎么玩,沒什么創意,思維比較局限。整個活動,大部分孩子玩得十分盡興,從他們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創新思維的火花。可是另一部分幼兒卻始終未能很好地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這是不是由于平時對幼兒過于正規的教育而造成的呢?還是這些幼兒本身就缺乏創新精神?由此,我決定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繼續進行嘗試。
自從有了"一物多玩"的經歷后,我經常有意識的為幼兒準備一些廢舊材料(有一部分是幼兒拿來的),如:紙盒、箱子、繩子等,讓他們想出各種玩法。在每次活動中,我都能看到孩子們的聰明才智,比如在玩箱子中,有的幼兒把箱子疊起來,作障礙物跳過去;有的幼兒鉆到箱子里,把手和腳露出來在地上爬;又有些幼兒將箱子作為"山洞",一個一個從里面鉆出來。而王奕楊有個玩法更有趣:他把箱子套在身上,露出頭,學機器人走路,引來小朋友們的注意。我漸漸地感到這些看似破舊的東西在幼兒眼中卻是無價之寶,它們對幼兒的吸引力遠遠超過了那些看似美觀的成品。而對于我們老師來講,廢舊材料的教育價值也遠遠超過了成品。
三、案例分析
在"一物多玩"中,我看到了王奕楊的"閃光點",看到了他的聰明才智,獨特思維。正如陶行知說的,人類社會處處是創新之地,天天是創新之時,人人是創新之人。我們的教育對象--幼兒,正處于人生的起步,也是創造力旺盛、充滿好奇心的年代,幼兒園里處處洋溢著幼兒創新思維的火花,需要教師及時捕捉,及時開發和引導。幼兒的個性是有個別差異的,這從"一物多玩"的活動中不難發現。有的孩子能從活動中獲得足夠的動機和樂趣而無須教師干預;有的孩子則依賴性較強,常常要教師的肯定,鼓勵和幫助;還有的孩子相對比較外向,社會性交往的需要較強,愿意幫助別人等。就以上案例而言,王奕楊也許就屬于第一種類型的孩子吧。我們不僅要允許班內幼兒的發展速度,活動內容、方式的多樣化,還應該有不同的指導策略和針對性,去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和發展。因此對王奕楊來說--給他提供充足的空間,創造自由的氛圍,讓他充分發揮創新思維--這種策略可能比較有效。所以,作為幼兒園教師,在對幼兒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孩子們的創造素質,提高其創造能力,使其成為創新人才的同時,如何使自己成為創新型教師,是擺在我們眼前最為重要的問題。
蘇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技巧的奧秘之一正在于:幼兒從一好老師那里很少聽到禁止,而經常聽的是表揚和鼓勵的話。"我們應多對幼兒說"讓我們試一試"、"當然可以"一類的話;要多鼓勵,多表揚,多支持,多肯定,多承認,多接納,多容忍,要多給幼兒自由的機會,營造出積極的環境氣氛--鼓勵幼兒創造的氣氛。
每個活動中,每個幼兒都會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在他們身上蘊藏著極大的創造潛力。他們的每一個想法,每一句話語都在展示一個色彩斑斕、富有活力的美好世界。正如馬拉古茲在名為"其實有一百"的詩中所表達的觀點:"孩子是由一百組成的,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只手,一百個念頭,一百種思考方式、游戲方式及談話方式,還有一百種……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一百再一百),但被偷去九十九種……以往的教學大都以約束為主,時時處處都是規矩,這樣久而久之不僅會束縛孩子的手腳,也會約束孩子的頭腦,在這樣的環境里,幼兒循規蹈矩,其心態必然是瞻前顧后。時間一長,幼兒就會習慣聽從他人,人云亦云,創造性思維的心態根本無從談起。就如案例中的另一部分幼兒,他們只會跟在別的小朋友后面玩,自己卻無法想出更好的玩法。而在我為幼兒創設的寬松環境里(必要的禁令和約束也是必不可少的),幼兒的自由度大,顧忌少,幼兒通過充分的聯想,交流和表現,創造出多種玩法,有利于創造性思維心態的形成。所以,創設一個寬松的環境,創設鼓勵支持創新的環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到:"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
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
總之,培養幼兒創新意識是受許多因素影響的,教師的創新意識,良好的物質環境和創新教育的心理環境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激發幼兒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在充滿情趣的樂園中,創造出生活的新意境。
四、案例反思
你可曾質問過自己:當幼兒提出與你不一致或者截然相反的意見時,你是否認為他是在故意搗亂,或者認為他的想法很愚蠢?同樣地,當你的班上出現了特別調皮、特別搗亂的孩子時,你是否在心目中把他列入沒有出息,無可救藥的那一類孩子?正如王奕楊,每個幼兒除了有自己的看法、觀點和思想外,還有自己獨特的氣質和性格特點。每一種個性都有它的優勢和不足。承認并尊重他們的個性是實現創新教育的前提。只有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得到更好的發揮。作為新世紀的幼兒教師,要想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首先自己必須先成為一名創新性教師。讓我們"接過孩子拋來的球!"學會傾聽兒童,關注兒童,使孩子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使自己成為孩子的伙伴,成為孩子成長的有力支持者吧!
"一物多玩"只是個開始,我想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怎樣從"一物多玩"中引導幼兒在考慮問題,看待解決事情時也能從多種角度去想,去做,真正成為一個具有創新精神的新時代人才!
【案例:蛋糕盒的啟示】相關文章:
上一篇:案例:天睛了,下雨了
下一篇:你了解全托孩子的內心嗎?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