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體現了老師尊重每一個幼兒的生理需求并讓他們得到一種心理上的滿足,真正地為每一個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條件!
每個工作在一線的幼兒園教師都會重視幼兒在一日活動中的生活細節。我們發現許多傳統的生活組織方式已不太適合課程改革要確立的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因此我和許多教師一樣嘗試著改革。
每天上午總有一個時段是幼兒盥洗用點心的時間,一般在15~20分鐘左右,孩子可以在這個時段的任意時間用點,看上去是尊重了孩子的意愿,可是實質上呢時間相對還是比較集中的,幼兒可以自由選擇的度還是很窄的。比如說我班有少數幼兒每天七點未到就來園了,而又有一些孩子在8點以后才來,那么他們用點心的時間需求是不一致的。對早來的幼兒可能用點心時間要提前,而晚來的孩子則可以往后拖一下,那怎樣可以滿足每一位孩子的生理需求呢?
不固定用點時間,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而去選擇什么時間用點心。在我們的教室一角始終放著可以隨時提供給幼兒的點心、牛奶或果汁。從早7點半一直到10:20分,充裕的時間足夠孩子自由選擇。幼兒可以在來園活動、自由活動、游戲活動時間的任意時段來用點心。
相應設備的提供,為幼兒用點提供方便。
時間度的放寬也帶來了其他問題,像冬季牛奶的保溫問題。我們是這樣做的,把牛奶放在一個精致的保暖桶中,桶的一側有一個開關便于幼兒自己根據需要喝多少倒多少。而喝牛奶的杯子也放在一側便于幼兒取用。這樣在日常生活中為幼兒創設“做力所能及的事”的條件和環境,培養幼兒自我服務意識和能力。
設計相應的游戲環節來吸引幼兒。
還記得以前的一個樂百氏飲料廣告嗎?“今天你喝過了嗎?”曾是無數孩子模仿的一句廣告語,今天我也把它運用到我的這一環節中。我在教室的一角布置了一塊版面“今天你用過點心了嗎?”當孩子用完點心以后,會把一個牛奶餅干的圖片貼到自己的大頭照下,好多孩子一邊貼一邊還高興地自問自答“今天你用過點心了嗎?今天我用過點心了!”大大滿足了孩子的表現欲望。而且也能讓老師、保育員清楚地知道還有哪些孩子忘了用點心,可以適當的提醒個別孩子別忘了用點心。
這是我在生活實踐中的一點小小嘗試,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更樂意接受這樣的用點心過程。它體現了老師尊重每一個幼兒的生理需求并讓他們得到一種心理上的滿足,真正地為每一個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條件!
【案例:生活教育反思】相關文章:
上一篇:案例:說話的藝術
下一篇:案例:兼顧難不妨忽略個別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