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教師、家長的共同努力使孩子們在涂鴉期中獲得極大的成功與滿足。讓孩子們能夠自由地在涂鴉游戲中享受無限樂趣。
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
一、案例
王逸飛是一個特別喜歡繪畫的男孩子,平常只要他一有機會拿到畫筆,就會畫個沒完,在美工區、涂鴉墻前經常可以見到他的身影和他的作品。可是不知道為什么,最近幾天都沒有看到他到這來活動,發生了什么事呢?今天在區域活動時,我走到了逸飛的身邊:“逸飛,棒棒他們幾個正在畫畫呢,你也一起去吧!”逸飛回頭看了看“涂鴉墻”然后很難過的告訴我“媽媽說再畫畫就要打屁股。”哦,聽起來一定事出有因,我沒有再多說什么。晚上我向逸飛媽媽了解了事情的經過,孩子的媽媽對我說:“這孩子太淘氣了,上個星期把我單位的幾張重要報表給畫了個亂七八糟,我狠狠揍了他一頓。”原來是這樣,看來逸飛是因為被媽媽打怕了,所以連正常的繪畫活動都不敢參與了。
二、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我們看到家長的做法太過魯莽,在不了解原因的情況下就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逸飛到底是不是故意把表格畫臟的呢?我想,孩子一定不知道那張表格對于大人到底有多重要,他只是把它當做了一張可以供他繪畫的普通用紙而已。再有,教師和家長都應該了解涂鴉期是每個寶寶繪畫能力發展的必經階段。一般來說,1歲半的寶寶開始對各種各樣的筆感興趣,是當他們發現筆能夠涂抹出各種圖形和顏色的時候,便經常在各種物體上隨心所欲地畫。在寶寶2至3歲時表現尤為明顯,心理學上稱這段時期為孩子的涂鴉期。所以說,三歲的逸飛雖然弄臟了媽媽的表格,但這并不是他故意的破壞性行為,而是由他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尤其是對于一個平常就偏愛繪畫的孩子來說,這個行為就更不足為奇了。
三、反思
1、創設環境,支持幼兒的自主活動。
作為教師和家長應該了解孩子的行為,讀懂他們的“語言”,鼓勵幼兒這種表現自我的方式,不要怕孩子亂畫而懲罰和制止他們。應該積極為孩子的涂鴉活動提供必要條件,比如準備好紙張、彩筆和寫畫板,讓幼兒隨處可得,自由選用,也可以在家里的陽臺、衛生間、寶寶臥室等地方設置專門的“涂鴉墻”,幼兒園則可以在更多的范圍內為孩子提供可供涂鴉的區域。鼓勵幼兒在這些范圍內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2、適時參與,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
成人還應參與幼兒的涂鴉活動,并在適當的時候給予積極的引導,對孩子的涂鴉作品要多啟發、多贊揚。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在涂鴉中后期還可以問問他們“這是什么啊?”,然后耐心聽幼兒講,還可以做一些記錄,幫助了解幼兒的情感和想法。不要吝嗇自己的贊美之詞“好棒啊!”“太美了”“送給我好嗎?”常常激發孩子的創作熱情,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3、教師應指導家長的教育行為,增強家園共育。
就本案例中遇到的情況來說,教師還有一個職責就是通過家長學校或家園聯系欄等多種形式對家長進行正確的指導,使一些存在誤區的家長盡快了解孩子的特點并理解孩子的涂鴉行為,鼓勵、參與孩子的涂鴉活動。把家長這個障礙角色轉變為幼兒涂鴉活動的有利支持者和教師教育行為的積極合作者。通過教師、家長的共同努力使孩子們在涂鴉期中獲得極大的成功與滿足。讓孩子們能夠自由地在涂鴉游戲中享受無限樂趣。
【案例:寶寶愛涂鴉】相關文章:
上一篇:案例:《烏龜爬爬》我的改良設計1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