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鶴琴說過:“孩子能夠自己做的事情就讓他自己去做,孩子自己能夠想的事情就讓他自己去想,要讓孩子自己根據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去慢慢認識他自己的行為同他自己經受的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可見,我們要堅持奉行“讓孩子自己去做”的教育原則。
實錄:
為了豐富我班(小班)的圖書區,要求孩子們從家里帶圖書來,從吃午飯到午睡的這一段時間或離園前一段時間,他們就在一起看書,有時候自己看,有時候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看。全全小朋友一向對屬于自己的東西十分的愛惜,但是對于別人的東西可不是這樣了,每次總有小朋友來告狀,“全全,把我的書弄臟。”“全全把我的書給撕了”。針對這一現象,我仔細觀察了全全。剛吃完飯,他沖到圖書區,先把自己的書拿下來放好,然后拿了小小的奧特曼的書看,沒一會兒,“嘶”撕下一張,折起飛機了。小小一看急了,上前指責他,全全“哼,我是地上撿的”。全全用眼瞟了我一眼,我裝著沒看見,我想每次看書前我總是一再強調:要愛護圖書,不能撕書。可總有幾個沒聽進去的。這次,我打算讓全全對自己的行為產生的后果負責。后來,全全發現每次再去看別人的書,小朋友們都會搶回來,不給他,并且都說:“你是個小氣鬼,而且會撕書。”全全覺得很委屈,就到我這里來傾訴:“老師,他們不給我看。”我想正面教育的機會來了,我裝作一點也不奇怪,好象早就知道了一切。“是嗎?那為什么呢?”全全嘟著嘴巴:“我也不知道。”我假裝想了想說:“我知道了,我給你想個好辦法,這樣吧,你把那些撕壞的書,修補好,下次看別人的書的時候要像愛護自己的書一樣,而且要征得別人的同意。這個辦法一定有用。不信你試試。”“老師,你幫幫我吧,我不知道怎么樣補?”“行,來我教你。”我與全全一本本地開始了修補。一次,大家地收拾圖書角的時候,發現有一本書的封面快要掉了,全全拿來透明膠,“老師,讓我來把它補補好吧。”小朋友們都用夸獎的目光看著全全,全全可高興。在以后的日子里,那個“小氣”的愛撕書的全全再也不見了。成了我班的“圖書角”的小修補匠。
案例分析:
在傳統教育孩子改正錯誤的方法是:當孩子發生錯誤時,教師會走過去說:“你不能撕書,要好好看。”或者說“你不能搶別人的書,你的書呢?”“好孩子是不撕書的。”這些要求和勸告常常能夠奏效,但久而久之,活動室發生了問題,就會找老師投訴,要求處理。在上面案例中,全全與小朋友出現的矛盾,是他自己解決的。當時機不成熟,孩子沒有內在迫切需要的時候,教師決不出面。孩子自私,藏自己的書,“不合法”地玩別人的書,可讓他滿足一下自己一時的欲望,教師不必干預,也不指責,孩子嘗到自己的行為帶來的苦果,讓他來嘗嘗。教師要狠心,讓孩子自己碰壁、自己回頭。陳鶴琴說過:“孩子能夠自己做的事情就讓他自己去做,孩子自己能夠想的事情就讓他自己去想,要讓孩子自己根據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去慢慢認識他自己的行為同他自己經受的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可見,我們要堅持奉行“讓孩子自己去做”的教育原則。
【案例:全全成了“圖書角”的小修補匠】相關文章:
上一篇:案例:娃娃肚子痛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