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小瓢蟲去旅行”活動結束了,但孩子們意猶未盡。為什么本次活動會讓幼兒如此充滿熱情呢?我認為關鍵是它為孩子們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間,滿足了他們創新求異的欲望。
此次活動原是中班的簡單的畫昆蟲活動。第一次活動中,我們的要求是請小朋友們為小瓢蟲照張相,寄給它們的好朋友們,結果幾乎張張畫面上只畫一只瓢蟲,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后來我查閱了有關資料,該年齡段的幼兒,繪畫時只關注要表現的主體,往往忽略對背景的描繪,長導致了畫面單調,色調單一這種局面。在總結反思時,我們發現,沒有充分考慮幼兒的實際情況,是這次活動失敗的主要原因。為此,我們作了以下調整。
首先引導幼兒在戶外觀察瓢蟲,了解瓢蟲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孩子們對此很感興趣,有的在數瓢蟲有幾只腳,有的在數瓢蟲背上有幾顆星,有的在議論瓢蟲在哪里?在干什么?等等。
接著組織幼兒進行有關旅行話題的討論,你去旅行過嗎?看到了什么?小瓢蟲也要去旅行了,他會去哪里玩呢?孩子們在討論中發揮了創新想象能力,同時大大激發了孩子對瓢蟲的興趣。
然后設計了《小瓢蟲去旅行》的活動,活動先以謎語的方式開始:圓圓的身體像面包,頭上一對小觸角,身上還有七顆星,會飛會爬真靈巧。讓幼兒清楚地歸納出了瓢蟲的外形特征,再以擬人化的口吻引出瓢蟲的一家,激發他們想像瓢蟲一家去旅行的情景。緊接著,我們運用透明的教具,演示小瓢蟲旅行的場所,如:花園、樹林、云朵------,從幼兒曾經畫過的內容入手,啟發他們進一步想象瓢蟲還能到哪里去旅行。這樣,輕松自然地調動了幼兒巳有的繪畫經驗。然后,我們進一步啟發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鼓勵幼兒大膽創新。在活動中,我們能關注幼兒不同的行為表現,找準幼兒活動中的困難和需求,并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加以指導。從作品中可以看到,幼兒充分表現了自己的想法,畫面內容豐富,富有童趣,活動滿足了幼兒的創作和表達的欲望。
第一次活動的失敗說明我們的設計與幼兒的需求、年齡特征不相符,從這個意義上說,幼兒的行為、作品的效果具有重要的評價意義,我們應作為改進工作的重要依據。我們在繪畫活動中,應從關注“畫什么”、“怎么樣畫”等問題,轉向關注幼兒的行為、傾聽幼兒的談論、判斷幼兒的需要和發展水平等方面,引導幼兒不斷發展進步。另外,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往往重視成功的活動所傳遞的信息,而忽視失敗活動所帶來的價值,有時甚至還會把失敗的原因歸咎于幼兒不守紀律、注意力不集中、發展水平偏低等。繪畫活動《小瓢蟲去旅行》使我們體會到:只有不斷反思,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并進行反復實踐,才能實現教師與幼兒共同成長的目標。
【案例:繪畫"小瓢蟲去旅行"活動的啟示】相關文章:
上一篇:案例:小車開得快
下一篇:案例:小班音樂活動反思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