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智慧在孩子們的手指上,因為,發展孩子的手以及手指的靈活性必然促進其智力的發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注意多方面發展孩子的手部能力。如在課余時間帶孩子們到室外玩泥巴。一次,大雨剛過,教室門外的泥地便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場地上一片歡呼聲,許多幼兒在一起玩泥巴、捏泥人,以至于滿身滿臉都是泥兒,真可謂完得不亦樂乎。看到孩子這么高興,我也加入到他們行列中去。我讓孩子去找不同的泥巴,有的孩子說:“有的泥一塊一塊的,有的軟軟的。”我又啟發幼兒用手揉一揉、捏一捏,用腳踩一踩,比較不同。孩子們操作中發現泥太干不能搓成球,要加點水;水多了,變成漿,也不成球。就這樣,在不斷地嘗試中,他們發現泥巴可以通過捏、搓、捶、打,隨心所欲塑造自己需要的物體。雖然他們都是土生土長的農家孩子,但可別小瞧他們,他們的手可巧了,能捏出各種各樣的形狀。如撮成長條,孩子們便說像蛇,像面條……成團形,便說像湯圓、像波珠。不論捏成什么樣的形狀,他們總能說出類似物品的名稱,總之,捏出各式各樣的泥團。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于是,我機靈一動,把孩子們一件一件小作品展出,辦成“泥巴制作展覽”活動,這下子,孩子們可高興了,搶著上來介紹自己的作品,表現出一副很自豪的樣子。
通過這次簡短的活動,我真正體會到陳鶴琴先生所說的:“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的內涵。農村學前班與城市相比,在文化背、經濟條件、生活環境等方面有著天壤之別,但農村也具有不可低估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環境資源。只要我們平日多注意周圍的事物,多觀察,細研究,就能發現許多培養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因素,就能促進孩子們的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維力的發展。人們常說“心靈手巧”。心靈,手才能巧;手巧,則心更靈,幼兒時期正是腦神經迅速發育的時期,孩子們手部動作的發展無疑會促進他們大腦的發展。作為農村教師,應多挖掘些農村的自然物,讓這些農村的“瑰寶”能充分地得到運用,以不枉大自然賜于我們這些優厚的條件,也更好地體現陳先生的活教育思想!
讓我們記住這句話吧:智慧在孩子們的手上!
【玩泥巴】相關文章:
• 水粉畫-我和弟弟玩泥巴
• 玩泥巴
• 玩泥巴
• 幼兒園大班民間體育游戲:玩泥巴
• 玩泥巴
• 環保教案:我們一起玩泥巴
• 玩泥巴
• 玩泥巴 男童聲童謠
• 玩泥巴(獨唱)
• 玩泥巴(王馨)
• 玩泥巴(合唱)
• 玩泥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