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欣賞是幼兒園音樂教育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幼兒感受音樂的能力遠遠超過再現音樂的能力,幼兒由于受一些條件的限制,如音域狹窄不能唱難度大的歌曲,多數幼兒不能演奏樂器,但卻能感受他們所不能唱,不能演奏的歌曲與樂曲。通過欣賞,幼兒能有機會接觸更多的音樂作品,擴大其音樂境界。通過欣賞音樂作品能提高幼兒的音樂能力、理解能力,豐富幼兒的音樂想象力,使幼兒養成良好的欣賞習慣、健康的審美態度。
我們認為,音樂欣賞具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
一、音樂欣賞是向幼兒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
音樂欣賞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現力,即幼兒的音樂審美能力。而音樂欣賞則能萌發幼兒對音樂的初步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愿望。如:《進行曲》(選自《胡桃夾子》組曲)是一首很美的作品,樂曲中音高、節奏、速度、力度、風格截然不同的三個階段的鮮明對比,描述了小丑進場、小丑變魔術、觀眾歡笑的歡樂場面。幼兒欣賞這些作品,能從中體會對生活的感受與理解,抒發情懷,愉悅身心,體會音樂的真、善、美。
二、開闊幼兒的音樂視野,提高幼兒音樂聽辨能力。
在幼兒園的音樂活動中,歌曲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而幼兒年齡小,聲帶短而窄,音色單一、稚嫩,發聲器官尚未成熟,難以表現各種體裁、風格的歌曲,教師在樂曲上受到局限。音樂欣賞往往可以彌補其他音樂活動所選曲目在風格、體裁及藝術手法上的不足,讓幼兒充分欣賞、接觸大量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各種中外音樂作品,能提高幼兒的音樂品味,開闊幼兒的音樂視野,充實他們的音樂世界。音樂是一門聽賞藝術,通過音樂欣賞,讓幼兒喜歡聽,懂得聽,初步學會辨聽作品的力度、節奏、速度、旋律、音色、結構形式等,能發展幼兒的聽覺和音樂的聽辨能力。
三、積累經驗,提高幼兒音樂素質。
從認識規律來看,對某些事物的認識與理解往往需要經過多次重復才能逐漸掌握、不斷深化。對音樂作品的認識也不例外,只有在反復欣賞中才能認識得更為全面、深刻,記憶也更加牢固。通過參與音樂欣賞,學習體現音樂作品的旋律、節奏、音色、力度、曲式……在感受、體會、理解、表現過程中就會不斷積累音樂經驗。經過不斷的聽、記憶、聯想、想象,幼兒的音樂經驗慢慢豐富了,感受強了,對音樂的感覺和敏感性就不會斷增強,音樂的素質也就相應得到提高。幼兒在音樂欣賞活動中,接觸了大量的音樂作品,腦海里留下了這些作品的初步印象和主旋律,為今后進一步深入了解這些音樂和提高音樂素質打下了基礎。
音樂是一種語言,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培養幼兒的音樂審美能力。音樂欣賞可“初步萌發幼兒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指導幼兒欣賞音樂前,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選好教材,考慮好教學方法。
如何指導幼兒欣賞音樂呢?
1、欣賞音樂作品前要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為欣賞音樂作品打好基礎。
音樂是反映人們現實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欣賞音樂是需要一定的藝術修養和生活經驗的。生活經驗是感受音樂作品的基礎。幼兒在欣賞音樂作品時,首先,離不開生活實踐和認知能力,因此,豐富幼兒有關知識經驗是幼兒對音樂產生想象力和聯想的基礎。選擇與幼兒年齡特點、接受能力相吻合的作品是接受欣賞內容的前提,教師在準備給幼兒欣賞某首歌曲或樂曲前,應了解幼兒在這方面的知識經驗是否欠缺,如有不足要設法組織一些活動,如讓他們觀看圖片,給他們介紹有關知識、講講故事甚至外出參觀等,以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如:欣賞歌曲《小白菜》時,我就提前給幼兒講述故事,讓他們理解故事內容,培養他們的情節情緒和想象力,然后再欣賞,這時幼兒接受就很容易;而欣賞歌曲《雪花》前,我結合常識課,讓他們接觸雪花,認識雪花,了解雪花的形狀、顏色、等有關知識,而后進行欣賞教學,幼兒的內心情感得到了升華,想象力也充分發揮,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創設良好的音樂氛圍,提高音樂的欣賞質量。
幼兒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情感所指向的事物比較單純,活動往往受環境、氣氛的影響。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結合歌曲的目標設計相應的音樂環境,通過氣氛渲染,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使他們情為之而動,聯想為之而生。如:欣賞音樂作品《搖籃曲》,可創設這樣的音樂氛圍:一座房子外月亮高高掛,星星閃爍,柳枝輕擺,房里一教師扮媽媽,邊哼曲子邊哄娃娃睡覺,洋溢著濃濃的母愛與親情。很快,幼兒被這優美、溫存、安寧的氛圍所感染,沉浸在無比溫馨的氣氛中,以景引入,以情帶動,達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從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提高了音樂欣賞的質量。
3、多種手段、方法參與和滲透。幼兒欣賞音樂應是一種積極的活動,而不是消極的、被動的感受,應使整個欣賞音樂的過程都能引起幼兒的興趣,使其想象活躍,情感也有所觸動。
(1)借助動作感受音樂的性質及表現手段。幼兒在欣賞音樂作品中會出現各種面部表情和動作,這是幼兒表現內心感受的一種方法,同時動作還可幫助幼兒加深感受,是提高辨別音樂性質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如:幼兒聽了樂曲《小鴨的舞》,就能用輕微的動作表示出什么時候小鴨在游泳、跳舞,什么時候一搖一擺回家了等,這樣會加深他們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幼兒對作品的感知、理解、表現,能夠更直接、更全面、更深刻。
(2)進行比較。運用視覺進行觀察時,若有對比更容易看出異同,而傾聽聲音若能進行比較,那么音樂作品的特點、性質也能明顯感受到。如“搖籃曲”與“舞曲”或“進行曲”的比較,“老人走路”與“蹦跳的小孩子”的節奏比較,幼兒通過視覺、聽覺、動覺等多種器官的參與與比較,對音樂作品理解的更深刻。
(3)教育手段的不斷滲透。由于客觀世界的各種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當人們在欣賞藝術作品時,會有種種心理活動交織運轉,產生各種聯想和想象。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可針對不同年齡、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和不同的音樂作品,通過語言、文字、圖畫、韻律等幼兒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的參與,調動幼兒各種感官配合,深化和豐富幼兒對音樂的聽覺經驗。如:欣賞輕快的《小松樹》舞曲的同時,在幼兒面前放上畫有午睡、做早操及歌舞場面內容的三張圖片,讓孩子們邊聽邊看,音樂結束后問幼兒音樂里說的是哪幅圖片里的事,結果沒有一個孩子去指那幅午睡的圖片。
4、引導幼兒主動學參與,誘發聯想、想象、創造,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是音樂欣賞的出發點和歸宿。
在活動中,我們應結合幼兒的興趣需要、已有經驗和發展水平,激發他們的興趣,發揮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同時結合音樂作品,引導幼兒去感受,啟發他們積極思考,鼓勵大膽想象和自由表現。由于幼兒的生活背景、記憶儲存、想象不盡相同,所以對音樂作品的感受、理解就有所差異,我們應尊重幼兒的創作意圖,并留給幼兒更多的創作空間,使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得到不斷提高。
音樂欣賞是一個審美過程,在實施過程中各種教育因素必須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發揮教育的基本功能。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把個方面的教育內容聯系起來,彼此滲透,綜合運用各種教育手段,讓幼兒各種感官參與和活動,這樣既能激發幼兒欣賞音樂的情趣和積極性,又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從而感受到其內在的美,真正達到欣賞的目的。
我們對音樂欣賞教學還需要不斷進行探討、研究,發展幼兒的音樂素質的同時也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素質,積累音樂教學經驗,并逐步形成新觀念、新思想、新經驗,更好地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淺談幼兒園音樂欣賞的指導】相關文章:
上一篇:如何培養幼兒繪畫的創造能力
下一篇:如何讓幼兒喜愛唱歌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