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一年對小班幼兒音樂教育實踐,我發現通過靈活多樣的游戲培養音樂的聽覺能力是感受音樂美的基礎。同時,也能更好萌生幼兒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下面,我就從以下四個方面談談我是如何培養小班幼兒音樂聽覺能力的。
一、通過游戲,培養幼兒聽辨音樂的高低。
音樂的高低變化決定著旋律的起伏,正確感知樂曲的高低變化是感受音樂美的組成部分,但是單純的聽辨樂音的活動很枯燥、抽象。我設計了小鴨子與小公雞比賽唱歌的游戲,形象生動,幼兒感興趣,易理解。我請一只“小鴨子”與一只“小公雞”比賽誰的聲音高。“小鴨子”唱嘎嘎嘎,“小公雞”唱咯咯咯,請小朋友聽,并說出誰的聲音高,之后再聽琴聲分辨,最后全體幼兒都當鴨子、公雞,跟琴和老師一起唱出高低不同的叫聲。
二、通過游戲,培養幼兒聽辨音高的長短。
很多歌曲中出現了休止符號或3、4拍的長音。我班幼兒總是吃不準休止符,拖長聲以至于合不上節奏,或唱不準XXXX XXX幾種音符的音值,不能明顯區分哪幾個音該長,哪幾個音該短。
針對這種情況,我重點培養幼兒區分樂音長短,進而加大難度到聽、唱拍簡單節奏型。首先,聽音數數的游戲很直接地比出了樂音的長短。我彈一組單音(兩個長音加踏板,短音為跳音),每個音先聽幾遍,然后我和他們一起隨著琴聲數數,到琴聲停,能數幾下數幾下,速度要均勻。很明顯,長音可數3、4下以至更多,短音只有1、2個。幼兒很容易地分辨出了長短音。
三、通過游戲,培養幼兒聽辨樂音的強弱。
正確聽辨樂音強弱,對幼兒感知簡單節奏,初步理解歌曲內容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無論幾幾拍的歌曲都有音的強弱之分。歌曲中處理上大象聲音強,小鳥聲音弱,進行曲聲音強,搖籃曲聲音弱之分。但是我班許多幼兒不會控制自己的音量,不能準確聽辨樂音高低,以至于把歌曲唱得很平。
對這個問題,我采用讓幼兒多聽多感受的辦法,讓幼兒多聽自然界的聲音,聽周圍的聲音。讓幼兒自己去發現打雷聲音強,流水的聲音弱;用刀剁菜聲音強,兩簇筷子相敲聲音弱;狗叫聲音強,貓叫聲音弱;桌椅倒地聲音強,筆掉地上聲音弱……然后,我帶他們玩“我會七十二變”的游戲。
四、通過游戲,培養幼兒聽辨樂音的音色。
正確聽辨不同的音色,對幼兒學習歌曲,欣賞歌曲都有著很好的作用。受到小班幼兒年齡特點限制與個體差異不同,我班幼兒對分辨男聲還是女聲,是大人聲還是小孩聲音,稍有困難。為此,我請家長為幼兒錄制家庭成員平日與幼兒常說的話,或叫他名字的聲音,請每位幼兒聽自己家人的聲音,說出是誰,是男的還是女的,繼而讓幼兒聽沒有聽過的歌曲,故事等磁帶,讓幼兒聽辨音色。漸漸地通過擴大參與者的范圍,孩子們游戲的興趣增加了,他們的小耳朵也越來越靈了。當他們基本上能聽辨人的音色后,我著重培養了幼兒聽辨幾中樂器的音色,先讓他們多熟悉這些樂器,然后以游戲的形式,在幼兒看不見的地方搖鈴鼓,請幼兒說出是什么樂器,說對了,就可以拿去為歌曲伴奏。雖然不大合拍,卻是樂在其中。
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我設想做以下幾點,從而更好的發揮游戲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1.創設良好的音樂教育環境,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在教室里設音樂區域,備有幾樣簡單常見的樂器,供幼兒欣賞的錄音機、磁帶,幼兒表演用的頭飾、小道具等,讓孩子們在這個小天地里高興地用自己喜歡的樂器在歡快的音樂伴奏下盡情的唱歌、跳舞。孩子們自結伙伴,自選樂器,自選內容,自編自演,享受著成功的喜悅,在寬松的環境中呈現一派生動活潑的景象。讓音樂區域活動成了他們游戲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為幼兒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藝術性較高的,賦予教育意義的音樂教學材料,并在音樂活動中有目的的,有計劃,循序漸進地向幼兒進行教育,為幼兒音樂興趣的形成提供有力的物質條件。
3.認真考慮音樂活動的形式及教學方法,運用生動的游戲口吻,游戲形式上讓幼兒在玩中學,并運用音樂與繪畫、語言、計算相結合的形式,以及創造性的音樂活動和情景音樂活動等,從而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誘發幼兒的學習愿望,并且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正像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童年不能沒有游戲和童話,同時也不能沒有音樂。”作為一名普通的幼教工作者,我會與孩子們一起,繼續慢慢地學著去感受世界上一切美妙的聲音,感受音樂之美!
【以游戲化教學促小班幼兒音樂能力的發展】相關文章:
下一篇:淺談如何組織幼兒打擊樂活動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