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園活動主要指3歲以下幼兒由父母或家人帶領一起參加的活動,是提供親子群體之間進行交流、活動的場所。它的主要目的是向家長傳播科學的早期教育理念,為家長提供專業、科學的早期教育服務。在早期教育的方式方法上給予父母以具體、系統的指導,讓家長成為早期教育的主體與執行者,使嬰幼兒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北京市0-3歲兒童教養大綱》中對0-3歲幼兒身體與動作發展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發展指標和教養策略。0-3歲是嬰幼兒身體與動作發展的關鍵期,是孩子生存發展的需要,是完善建構自我的需要,是自我保護的重要手段之一。
親子園體育游戲就要在充分尊重嬰幼兒成長發育規律的前提下,通過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親子互動游戲,發展嬰幼兒的身體與動作,增強體質。當前社會上絕大多數親子園的體育游戲都是以教師帶領的集體形式為主,且基本運用的是幼兒園現有的玩教具材料組織活動。一般情況下,孩子每周只參加一次親子活動,只有活動當天在老師組織下才能進行體育游戲。回家后家長不知如何去做,不能帶孩子一起玩體育游戲,客觀上使孩子的身體各方面能力與動作不能得到有效、主動的發展。為此,我們進行了初步研究和嘗試,將親子園中的體育活動與家庭日常生活相結合,先“教”會家長如何去做,再由家長帶孩子玩。
親子園體育游戲的目的
指導家長在家中有針對性地帶孩子進行親子體育游戲,豐富活動內容,提高孩子身體動作的各種能力和體質。
親子園體育游戲的方法
首先,親子園教師進行集體教研和備課,結合親子園不同年齡階段幼兒身體與動作發展特點,討論在家中可以通過哪些方式發展幼兒哪方面能力,進行相應的親子體育游戲。例如:2歲左右幼兒進行“鉆”的動作練習,就可以在家中成人的保護下,低頭、彎腰從大餐桌下鉆過。再如,練習孩子的平衡能力時,家長可以和孩子雙手相握,邊說兒歌邊按逆時針方向轉,再按順時針方向轉,家長帶孩子邊說兒歌邊轉,說到停時馬上停下來……第二,教師在幼兒園親子體育活動時,指導家長帶孩子一起玩這些游戲,并向家長講清楚此游戲的目的是發展孩子哪方面的能力,并教給他們具體玩法,提出相關的注意事項等,建議家長在家中也可以每天帶孩子玩這些體育游戲。第三,鼓勵家長在家中自己創編新的體育游戲玩法。例如:有位家長利用家中很矮的小木凳,讓孩子站在上面往下跳,練習孩子“跳”的能力,還給游戲起了名稱叫“小青蛙跳水”。我們請這位家長在參加幼兒園親子活動時,將此游戲的方法展示給其他家長,教師再對此游戲進行專業的分析、點評。家長們深受啟發,表示回家后也進行嘗試。第四,我們定期整理總結教師和家長創編的親子體育游戲,寫清楚名稱、目的、玩法、適宜年齡等,印成小冊子發到每位家長手中,并有計劃地在幼兒園親子活動上教給家長。 通過一段時間的探討和教研,我們初步總結出一些適合家長在家中進行親子體育游戲的內容:
1.徒手類親子體育游戲。如:練習下肢力量的“看誰先蹲下”、“長高了,變矮了”;練習平衡能力的“原地轉轉轉”、“開飛機”、“拉個圓圈走走”;練習鉆的動作的“鉆山洞”;在家中地板上練習爬的動作等。
2.利用日常生活用品類的親子體育游戲。如:有意讓孩子撿起地面上撒落的小玩具或物品,練習蹲起等動作;用兩根線限定小路的寬度,讓孩子練習在一定范圍內走,發展走路的平衡能力;利用家中的桌子、椅子、墊子等讓孩子練習爬、跳、鉆等動作。
3.模仿類親子體育游戲。如:各種小動物走、跑、跳、爬的動作游戲也非常適合在家中進行。
親子園體育游戲的效果
親子園體育游戲形式的研究與探討我們已進行了近一年時間,教師、家長、孩子都獲益匪淺。
首先,教師轉變了對親子園工作的理解與認識,即教師不只是單純的親子活動的組織者,更是向家長普及科學育兒知識,轉變家長觀念的傳播者。同時要教給家長具體帶孩子游戲的方法,使家長成為嬰幼兒早期教育的主體與實施者。通過參加教研活動,教師們對3歲以下兒童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在選擇活動內容、活動方法上更加適宜,積累了較豐富的組織3歲以下嬰幼兒的活動經驗,有效地促進了他們的成長和發展。特別是在親子園體育游戲家庭化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另外,通過參加親子園體育游戲活動,家長們豐富了在家中帶孩子進行親子體育游戲的內容和形式;通過和教師的不斷交流,家長的兒童觀、教育觀也有了很大轉變,他們更客觀地看待自己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更加了解自己孩子身體與動作發展的不同階段,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帶孩子進行鍛煉。
經過家長、教師的不斷探索和努力,孩子們通過參加一系列親子體育游戲,他們的身體與動作得到了科學、有效的鍛煉和發展,各項體能有了很大提高。經過測試,參加我園親子園的孩子97%能夠達到《北京市0-3歲兒童教養大綱》中對0-3歲幼兒身體與動作發展提出的發展指標,孩子們的身體體質也大大增強了。家長們反映,孩子的發病率也較以前低了許多。
以上是我們的一些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們將繼續深入探討適宜0-3歲嬰幼兒的親子園教育工作內容,特別是親子體育活動內容,為社區散居兒童及家長服務,讓0-3歲嬰幼兒更健康地成長。
編輯:c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