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外出學習總結
幼兒園教育應該是全面性的,啟蒙性的,各領域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發展。下面給大家分享幼兒園教師外出的學習總結,歡迎借鑒!
首先,我非常感謝校領導給我這次外出學習的機會,在這短暫學習的半個月中,我好像從里到外受到了一次洗禮,使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學到了新的教學理念,我受益匪淺,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從中學習到了很多知識,而且在這次培訓中有幸傾聽了眾多專家的精彩講解,讓我對教學有了更多新的認識。經過這次的培訓令我感觸很大。
首先是王華老師給我們帶來的“視覺大餐”,幼兒美術教學活動的設計,讓孩子從小感覺到自己很能干!接下來是西安交大的兀靜老師,給我們談了幼兒園的藝術教育,學會在和孩子說話時舉手投足之間都要帶有韻味。還有南京第一幼兒園的馬教授,強調要關注孩子心靈的成長。……每一次學習就像一份精神糧食,不斷地滋養著我的思想,不斷滋養著我的力量!
教育幼兒,要從愛出發。平等的愛,理解的愛,尊重的愛,信任的愛,這些都是老師愛的真諦。注意和幼兒溝通,幼兒就會信任你,喜歡你。愛幼兒,還表現在老師對幼兒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又要注意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區別對待。作為幼兒老師的我更要關注的是蘊藏在課堂中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有身臨其境的教師和孩子們才能分享的東西,要關注那些伴隨著師生共同進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我們不但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斷喚醒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點化孩子們的學習方法,豐富孩子們的學習經驗,開啟孩子們的學習智慧。為了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是我工作的目標。
這次培訓,每位專家老師精彩的講座,讓我開闊了眼界,更新了教育教學理念,提升了活動創設水平。首先是對幼兒園五大領域教學方法的進一步探討與更新,她給我帶來了我們在組織幼兒活動時,我們一定要尊重孩子,要以一種生態的眼光、態度、原理和方法來觀察、思考、理解復雜的問題,并以生態的方式來開展活動,讓孩子在快樂和自信中學習。以前我們也組織幼兒開展游戲活動,但只是把游戲作為完成教學活動的一個輔助與補充,是為教學而游戲,是教學的一種“裝飾品”,而沒有真正認識游戲在幼兒生活中的重要意義,沒有將游戲貫穿幼兒的一日活動中,是幼兒園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靈魂。
此次培訓中,在新的時代和新的教育背景下,只有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擴大知識面,完善知識結構,從實踐中學習,在反思中進步,提高專業化水平,才是我們成長的途徑和最大的收獲。我會繼續努力下去,以那些優秀教師作為動力的榜樣,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托起明天的太陽!
3月13日在園領導的關心下,我得到了這次寶貴的外出觀摩聽課學習機會。我滿懷信心而去,確實受益匪淺。坐在下面聽課是一種享受,也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通過聽課,我覺得自己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小到教態、言語、手勢、表情這樣的細節,大到課程的設計、環節的銜接、幼兒的引導。我在以下幾個方面感觸頗深。
一、優秀的幼兒教師應是學習型的人
上觀摩課的這些老師既有省內的教學能手也有上海特級教師及專家,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在上課和說課及評課時所體現出的專業素養及文化修養都令我欽佩不已。舉個例子,我發現他們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的相關領域的理論倒背如流,實際操作起來得心應手。熱愛讀書的應彩云老師在回答面對調皮多變的孩子如何做到平和自然時說到;“我是一個愛讀書的人,當你的內里填滿一些知識時你會變得自如、輕松、充滿快樂。”由此我想到我們的圖書漂流是個不錯的學習機會,這些幼教雜志帶給我們的是較先進較實用的幼教理論及案例,不僅該看而且應該用心看吸收精華,除此之外就是多看書使自己博學,再就是希望領導多為我們創造這種外出學習的機會,真的很有必要。
二、關于教學過程的一點感觸
最深的感觸是活動中老師與孩子之間那種平等和諧自然的交流,每個環節的的設置與銜接都是那么的水到渠成,孩子的主體地位得到絕對的尊重,在活動過程中孩子是主導者,隨時可以向老師拋出任何問題,而整個過程又在老師的掌控之中。這對于我們如此大班額的教學是個極大的挑戰,有限的課堂不能滿足每個孩子的需求,我覺得這是個有待解決的問題。
三、不拘泥于課,更多的是生活,隨時滲透情感教育
增強孩子的各種意識,如合作意識、規則意識、樂觀、禮貌習慣等。我們也會有設計到,但是挖掘的深度不夠,涉及的方面不夠廣泛,當然孩子所得到的也是有限的。印象深刻的是一堂體育課上,訓練孩子的跳躍能力(女孩間隔躺好男孩跳,男孩間隔躺好女孩跳)老師說男孩要小心,踩到女孩要負責的,得養一輩子;女孩要小心,雖然踩到不用負責但你對別人造成了傷害。男老師就喜歡把男孩子培養的man一些(現在的好多男孩還不如女孩)。一個活動下來往往有多個方面的情感教育。
四、恰到好處的點評,有點到面評出了這一領域的教學策略
科學活動《好玩的傳聲筒》定位好玩,感受到科學的好玩和有趣,感知過程,提高探究能力即孩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做出合理的假設,操作觀摩實踐,表達與交流、得出結論。關注的核心是提高探究能力。音樂活動點評:結合孩子特點分析曲子,音樂的有效的教學策略是感受、理解、欣賞、創造性的發揮;游戲情境、互動策略是多感官通道的參與(看、聽、說、做)。美術活動點評:提倡智慧美術,創意童年。兒童畫應以發展幼兒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為根本出發點,鼓勵他們敞開理想的心扉,展開想象的翅膀。
要以兒童畫創作來帶動兒童畫畫的興趣,啟發兒童畫想象畫和創作畫,寓美、德、智于兒童畫的想象創造之中,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使幼兒真正具有個性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社會活動《城市美容師》點評:創造條件,給孩子提供真實的感受體驗。先了解、感受,再體驗、和我的關系,最后我該怎么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以孩子的視角觀察思考問題(環衛工人手的變化)。
體育活動點評:現代體育的目標是興趣、情感、習慣。很少有人把運動堅持成一種習慣,人們寧可花時間花金錢去逛街,也沒有時間去做一點運動,我們缺的不是金牌(我國一直位于金牌榜前列)而是一種習慣和精神。體育活動培養的是具有體育素養體育精神的人,這是一種具有堅持、勇敢、果斷、團隊、勇往直前品格的人。活動的設計要返璞歸真,越自然效果越好。
五、重視繪本閱讀,未必有很多字的那種。閱讀教學的目標:
(1)讀懂文本內容;
(2)理解主題思想;
(3)學習書面語言。
讓孩子靠近書本,愛上閱讀。常見體驗形式:玩一玩,動一動(玩繪本中的游戲)。提問的有藝術性,問題不能太多太瑣碎,要有目標有篩選,并不是提問的越多說的越多越好。
7月6日,我有幸和幼兒園三位教師前往徐州,參加《年陜西省安康市幼兒園骨干教師專業技能提升研修》,期間,聆聽了多位專家精彩講座,他們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們先進的專業理論引領。實際參觀了翠屏幼兒園,觀摩了兩節繪本教學活動,都有不少的收獲。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體會:
一、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學習期間我聆聽了徐州幼兒師范專科學校劉軍教授講座《幼兒認知發展與學習》,劉教授將幼兒認知分為三個階段即出生第一年稱乳兒期,人生的第一個生長高峰期,幼兒生長發育主要是動作,慢慢學會直立行走,也是語言發展關鍵時期,逐漸使用工具,出現獨立性等特征。第二階段3—5歲,幼兒思維是具體形象的,例如:主持人問孩子:“什么是古玩?”孩子回答:“敲著鼓玩,叫古玩”,再者幼兒逐漸出現親社會行為,讓孩子連線“大灰狼吃了小羊”,孩子哭起來,“小羊會疼的,不能吃”,第三階段,5—6歲幼兒晚期,認知主要特點:好問、好學,抽象能力明顯萌發,開始掌握認知方法,個性初具雛形。教師只有了解了幼兒認知規律,才會對孩子行為用理論闡述,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進行不同的教育方法,保護孩子興趣,養成良好的習慣,給予正確的方法。
這次學習,徐州幼兒師范專科學校王清風教授,解讀了《幼兒教師專業標準》:
1.幼兒教師要具有專業理念和師德,對自己的職業要有理解與認識,幼兒教師要注重自身專業的發展。對幼兒的態度和行為尊重幼兒關愛幼兒。對保育和教育重視,培養幼兒良好的意志品質。
2.幼兒教師具備專業知識,具備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熟悉幼兒園教學目標和內容要求和基本原則。具備通識性知識。
3.幼兒教師具備專業能力,有環創能力、一日生活組織能力、指導幼兒游戲的能力、教育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激勵與評價的能力、溝通合作反思發展能力。教師做到:處理各種關系,提升專業能力,增強自我效能,體驗職業幸福。
南京師范大學王海英教授講座《幼兒一日生活的深度學習》,對教師專業化要求更高,幼兒在幼兒園什么是深度學習,王海英教授這樣說:“在教師引領下,幼兒圍著具有有挑戰性和興趣的學習主題,全身心自主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叫深度學習”試想一下,平時我們的幼兒在幼兒園是否做到深入學習,是否做到:“幼兒主動探究,批判理解,遷移應用”老師做到授人以魚還是授人以漁,哪個更能讓幼兒有所發展,傳統觀念教師一桶水教給幼兒一滴水,幼兒是否愿意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經驗還是自主探索獲取?帶著這些問題,答案不解自明,幼兒需要自主與內在發展的深度學習,自主探索,自覺形成,那么又該如何推進深度學習:老師說通過四個階段即:玩——說——記——展,玩就是探究,說就是分享,記就是記錄(符號表征,創造一個標識表達一個意思),展就是策展。教師要做的'就是支持孩子的感知,探索,創作,捕捉好奇心,順勢而為,更多的留白,推進,鷹架,催化,給幼兒提供一些機會。這些過程不是一湊而就,要有支架,支架一連續觀察兒童,支架二熟讀深入領會《指南》,支架三幼兒園空間自主化,支架四幼兒自主進餐,支架五一公里課程資源調查,支架六彈性作息時間表,支架七閱讀兒童心理學,支架八環境讓位于孩子,支架九集體活動實驗研究,支架十嘗試生活環節全面自理,十一開展交流合作小舞臺,探索幼兒園物種資源大調查。印證《指南》:幼兒園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積累經驗,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形成終身受益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二、幼兒園課程建設的全面思考
眼下,每個幼兒園貫徹落實《綱要》精神,充分發揮幼兒園對課程管理的自主性,結合本園特色,自主開發符合本園的課程,提高教師課程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這次南京市梅花山莊幼兒園秦紅園長講座《整合資源整體推進——立足園本和合課程建構》,給了我們一些啟示。秦園長提到她們課程的理念在民族文化視野下的幼兒園和合課程研究,突出和生、和美、合作、融合幾方面的特點。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兒童,關注資源本身的特質,獲取方式,兒童學習方式經驗變化。課程建構主要包括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四方面內容。課程資源只要有:家庭社區資源、地域文化資源、民族民間文化資源、世界多元文化資源。社區資源包括:綠色環境資源,居民生活資源,建筑設施資源,安全交通資源。地域資源包括:文學、書畫、音樂、語言、曲藝、舞蹈、工藝、飲食、民俗、文化遺產······傳統文化資源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美術、民間工藝、民間綜合藝術、民間科技······課程來源,來源于日常生活、來源地域資源、來源優秀傳統文化。課程通過主題活動、區域活動、小記者活動、項目小組活動等方式實施。總之園本課程建構,離不開教師的整合、挖掘,課程資源很重要,源于教師的合理引導,深度挖掘。
三、對于繪本教學的幾點感受。
繪本活動的有效提問和策略,打破了常規繪本教學的思路,了解繪本內容,講解繪本知識,看圖片對繪本的內容和線索的猜測,徐州教研室李紅雷告訴我們繪本教學,注重幼兒看圖,通過活動獲得書面語言的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由教師發起,與幼兒進行有意的有目的的交流。
1.注意開放式問題的提問,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如在繪本《我的幸運一天》,封面老師是這樣提問的:“封面上看到什么?”(開放式提問)“封面上都有誰?”(封閉性提問)教師馬上問:“怎樣的小兔子?”(開放式提問)“封面上有狐貍和小兔是不是?”(封閉性提問),封閉性提問,無法發展孩子仔細看圖的欲望。開放性提問,幼兒有更多的思考和空間。
2.教師要懂得繪本故事,自主閱讀最少50遍,才有機會和孩子對話。有感情的讀故事,更會具有吸引力。
3.孩子自主閱讀,教師不去概括和總結。每讀一遍書,都會有不同的感悟,這一直是李老師帶給我們的經驗,教師可以挖掘繪本更深刻的內容體驗,希望教師多讀書,多學習。
四、現場觀摩幼兒園
我們一行人來到徐州市翠屏幼兒園,幼兒園屬于社區幼兒園,但是園內環境打造依據園本課程設立,符合幼兒年齡特點,三層房屋風格鮮明,理念清晰。區域活動很有特色,一樓打造我們愛祖國,二樓打造愛家鄉,打造家鄉美食一條街,三樓創意美術特色。尤其地方美食一條街,符合地域特色和幼兒游戲特點,在“洛饃卷馓子”游戲中,幼兒手法熟練,操作流程清晰,對自己生活中的所見通過區域活動展示,園本課程打造自然化、生活化。
總之,本次徐州之行,讓我們感受到幼兒教師專業話對未來幼兒教學的引領迫在眉睫,幼兒教師不再是別人眼中的“保姆”、“阿姨”,是具有專業化技能的職業,幼兒教師的一切施教行為都是建立在對幼兒年齡特點、心理發展、動作行為、認知規律的基礎上的,幼兒時期對孩子一生的影響都是舉足輕重的,在學前教育前期孩子的智力發展已經達到百分之七十,也讓我們懂得專業化教師對孩子有多重要,多觀察、引導、放手、鷹架、留白······自此,我們不僅多去了解《指南》《幼兒教師專業標準》《綱要》《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等幼教專業書籍,更要運用理念精髓,真真切切指導我們的工作。
【幼兒園教師外出學習總結】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教師的學年工作總結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