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偉大的,生命是可愛的,
當第一次看到蠶寶寶,孩子們跟我的表情都是一樣的:像小青蟲,有點肉麻。因為沒有飼養經驗,不停地向其他老師請教,然后回來傳達給孩子們。當孩子看到我每天不停地給蠶寶寶喂桑葉,他們也逐步開始關心起這些“小可愛”了,甚至有個別幼兒回家在路上尋找桑葉,并將葉子采來給蠶寶寶吃。一個多星期觀察下來,我們都很納悶,發現只要給蠶寶寶一放桑葉,它們就不同地吃,一天要吃很多,從不見它們休息,難道蠶寶寶就不會吃“撐”了嗎?十來天以后,蠶寶寶長大了很多,身體胖嘟嘟的,可愛多了。終于有一天,細心的孩子發現有的蠶寶寶開始吐絲了,并將自己的身體“包裹”起來,很有趣的是有的孩子說“蠶寶寶編蜘蛛網了”,
雖然我在教學計劃中并沒有預設蠶寶寶的內容,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卻出現了蠶寶寶,因此我覺得首先要在自己的教學計劃中進行調整,加入蠶寶寶的學習內容,以便發展幼兒的觀察的持續性。其次,我覺得在課改理念中,學習活動的形式要更拓展,可以有集體的,小組的、個別的,還可以有持續的等等;例如對蠶寶寶的認識活動就可以是持續的,而不應就以一次觀察教學活動而結束。再次,孩子們在持續關注中,對蠶寶寶的觀察更細致了。以往我班的孩子在觀察時總顯得“大而化之”。主要原因不外乎兩個:
一、與觀察興趣有關;
二、與觀察時間、空間是否充分有關。而現在孩子們通過細致的觀察,自發形成了若干探索活動。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好的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教學反思科學】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