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計背景
根據《指南》藝術領域的教育目標與價值取向,以及我班幼兒音樂方面的關鍵經驗,意在培養幼兒喜歡參加唱歌活動,嘗試仿編歌曲。《蘋果》這首歌曲內容貼近孩子們的生活,是孩子們所熟悉的。通過多媒體圖譜,更能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在愉快的情景活動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特點,用自然、歡快地聲音演唱歌曲。并進行仿編歌詞內容,體驗仿編歌曲的樂趣。
二、活動目標
1.認識蘋果,知道蘋果形狀,顏色,味道等。
2.學習用動作記憶對應歌詞,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特點,能用自然、歡快地聲音演唱歌曲,并嘗試用替換的方法大膽仿編歌詞。
3.喜歡唱歌,熱愛音樂表演,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三、活動重難點
1.重點:學習用動作記憶對應歌詞,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特點,能用自然、歡快地聲音演唱歌曲。
2.難點:嘗試用替換的方法大膽仿編歌詞。
四、活動準備
多媒體軟件、配套PPT、蘋果樹、紅蘋果、神奇盒子、筐子、手推車、各種水果。
五、活動過程
(一)律動導入,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老師用“hello,hello,你好嗎?……啦啦啦啦啦啦啦啦”音樂清唱與老師和小朋友打招呼,激發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
教師繼續用音樂和幼兒進行肢體動作的訓練(頭、腿等)。
(二)肢體動作引出,幼兒學唱并表演歌曲。
1.游戲切入,引出蘋果。
(教師雙手背后)師:“老師可是一個厲害的魔法師,能變出很多東西,仔細看看,變出一個什么?(手指做愛心狀),播放鳥叫聲(手做小鳥狀),最后變出神奇的盒子。
模仿神奇盒子說話,請兩名小朋友摸摸盒子里是什么?(幼兒回答后出示蘋果)引導幼兒觀察蘋果,師:“蘋果是什么顏色啊?什么形狀?蘋果可好吃了,今天老師要講的故事就和蘋果有關。”
2.動作解析,學說歌詞。
教師以肢體語言表演出歌詞的內容。
第一遍:教師做動作,幼兒觀看。提問:“誰能說說看,剛剛老師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第二遍:教師再一次做動作,并解釋動作,代入歌詞。
第三遍: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做動作,同時說歌詞。
3.動作輔助,輕聲哼唱。
師:現在老師把魔法傳給每一個小朋友,我們一起和老師試試,能不能把這個故事變成一首好聽的歌曲。
教師清唱歌曲兩遍。(邊唱邊做動作)
4.練習動作,學唱歌曲。
教師和幼兒一起隨音樂學唱歌曲兩邊。(播放PPT)
幼兒第二次學唱歌曲。(教幼兒在不同的方位摘蘋果)
幼兒再次學唱歌曲。(幼兒唱好后在伴奏中至準備好的蘋果樹上摘蘋果)
5.嘗試創編,及時鞏固。
教師(出示一小車水果)提問:“你們喜歡吃什么水果?”討論水果的顏色及其特征(黃香蕉、紫葡萄、青蘋果等),幫助幼兒用新的水果及其特征替換原歌詞,進行仿編,幼兒知識經驗得到積極鞏固。如:樹上許多黃香蕉,一個一個摘下來……等。
(三)分享水果,結束活動。
教師小結,鼓勵幼兒多吃水果。
以律動形式和教師及小朋友打招呼,做到首尾呼應“再見,再見,小朋友……我們下次再見了。再見,再見,老師們……我們下次再見了。”幼兒在歌曲《蘋果》音樂聲中帶著水果離開活動室。
【小班音樂《蘋果》含課件教案音樂】相關文章:
上一篇:中班音樂《旋轉木馬》含課件教案
下一篇:小班音樂《挑西瓜》含課件教案音樂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