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一門系統 、邏輯性較強的學科,而幼兒年齡比較小,抽象思維能力差。在數學活動中,比如,數的認知方面要讓幼兒清楚地理解數概念,而數字對于幼兒來說,相對是抽象、枯燥的,所以需要依靠直接的興趣來進行學習,幼兒學習教學的興趣越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越強,學習的效果也就越好。
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它為幼兒提供了一個愉快、輕松的環境。游戲不受外部的強制和干預,完全是幼兒自主自愿進行的,這是游戲顯著特點。幼兒在游戲中,活動的積極性高,主動性強,動作、思維都處于積極的活動狀態。將數學教育滲透其中,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具體的游戲情景結合起來,就可以把數學教育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使幼兒易于接受。因此,對幼兒進行數學教學游戲化,能極大地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產生較好的效果。例如:我在組織幼兒進行“感知5以內的數量,認讀數字5”的教學活動,我以“水果聯歡會”引出課題,通過讓幼兒目測不同排列的水果,提高他們按群計數的能力。游戲中的水果都是他們熟悉并喜愛的蘋果、西瓜、香蕉、桃子、草莓,這些水果生動有趣,符合中班孩子年齡特點,讓他們在愉快的情緒中學習,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數學教學游戲主要有以下類型:情節性的教學游戲、操作性的教學游戲、運用各種感官的教學游戲、數學智力游戲。編制數學教學游戲,必須根據幼兒教學教育的內容與要求,選擇、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游戲。隨著幼兒年齡的增大、智力的發展,游戲化的程度宜逐漸減弱,宜減少游戲情景增加智力因素。中班幼兒由于自身年齡特點,適宜開展各類游戲。例如在“學習分類”中,我設計了“玩具找家”的情景游戲,最后通過誰最先找到家的競賽游戲 ,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分類。
在開展數學活動中,我嘗試將音樂、美術、體育與之結合。如在學習“比較多少”時,我讓幼兒玩“搶椅子”的游戲。當音樂一停,會又有一名幼兒沒有座位,這時我就引導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幼兒通過游戲實踐獲得“比較多少”的方法的數學知識。
在數學游戲化教學中,要講究策略。從中班活動目標出發,設計各種游戲材料。為數學游戲化提供物質保證。在進行“認識數字4、5”的教學中,為讓幼兒正確感知5以內數量,我為孩子準備了數卡、印章以及做球用的皺紋紙,孩子們通過“給數卡排隊”以及“按數卡做實物”,很快理解了數字所表示的物體的數量,體現了材料為數學游戲服務的宗旨。在教學活動中,還要注意創設與數學游戲活動相適應的數學環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在“比較6、7兩數關系”的教學時,我設計了“小兔吃蘿卜”的游戲情景。當我出示了“菜地”,又把6根“蘿卜”放入“菜地”,然后出示7只“小兔”后小朋友立即進入了小兔要吃蘿卜的游戲情景中。此時,我提出問題:小兔有幾只,蘿卜有幾根,它們一樣多嗎?怎么辦?幼兒立刻議論開了。在這樣的游戲情景中,幼兒興趣盎然,思維活躍,積極探索,輕松獲得知識。
此外,我們還要正確處理教學活動中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把教學活動從教師在教育目標控制下的對幼兒的施教過程轉變為教師指導下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主導。因此我在幼兒學習過程中,不斷地通過觀察、詢問、交談,對幼兒學習情況進行分析評價,并及時、準確地反饋、調整。比如“目測數群”活動中,我會對以下情況進行觀察:幼兒是不是對游戲材料感興趣?幼兒有幾種方法可以得到數量?正確有幾種?錯誤數法有幾種?有代表性的幼兒是怎么數的?幼兒錯誤數的原因是什么?在幼兒操作活動中,我一般通過交談對幼兒進行啟發、暗示、進行指導。在情景性、娛樂性較強的游戲中,教師一般以角色身份進行組織與指導,在操作性、競爭性的游戲中,教師主要以評價者的身份進行啟發和發現。
通過這個學期對數學游戲化教學活動的探索,我得到了很多關于教育教學方面的啟發。通過這些活動,大多數幼兒能夠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并比較透徹地了解關于數學方面的概念。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我也會通過不斷實踐來完善自己的教學。
【幼兒園數學游戲化教學的策略】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嘗試性教育活動淺析
下一篇:幼兒數學教育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索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