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個性、好奇心、自信心、變通力
幼兒繪畫的教育目的不是傳授簡單的技術技能,而是開發其智力,注重其個性的張揚。
所有的幼兒在不會寫字的情況下都會記錄,他們會用符號、圖像記錄自己所見所聞,所以幼兒的圖畫最能直接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也最能體現幼兒觀察、記憶和創造動手能力。而且老師都認同:誰畫的畫就象誰。那么如何在專人執教的長久持續的繪畫活動中保持和張揚這些個性化的東西呢?
1、 珍視幼兒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與生俱來的,也是興趣之根本。
孩子要學繪畫首先要對其有興趣。然后對新事物、新問題要不斷好奇才能汲取繪畫所展示的內容和要表達的思想。這就要求幼兒的生活經驗豐富化。作為一個美術老師要想在短時間之內提高幼兒的生活經驗,必須要取得家長的配合,然后活動前有計劃的布置任務(激發好奇)。活動中耐心傾聽幼兒的提問,指點孩子突破難點(保持好奇)。活動后有目的留有懸念,讓活動延續(擴大好奇)。如繪畫《激烈的球賽場上》,我在前一周活動結束后布置任務:回家看籃球比賽、足球比賽。在組織繪畫《激烈的球賽場上》,和孩子們談論足球賽況,孩子們從巴西賽況,到參加比賽的兩隊隊員的服飾,到比賽的規則侃侃而談,我沒有因為時間來不急打斷孩子談話的樂趣,而是耐心的傾聽。然后請孩子們模仿球星的動作,讓其他人觀察肢體動作,靠記憶繪畫出來,這是難點,需要教師講解人體結構比例。最后留下懸念“參加足球比賽、籃球比賽各需要多少人?”活動后孩子們還會去探索。整個活動確保了幼兒的好奇心,激發了求知欲。
2、 樹立幼兒的自信心。
自信心強的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和創造各種活動。
繪畫需要孩子大膽表現,會表現,就需要對自己有信心。很多家長拿過孩子們的畫,都是“這畫些什么!?”“看某某畫得多好!”也許你的孩子畫的不好,但也不能這樣說,很傷孩子的自尊。何況你的孩子并不是畫的不好,只是你不明白罷了,你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講一講他的畫,可能比畫一張模仿畫好幾千倍,因為既發展了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又尊重了孩子。我是如何在美術教學中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呢?
首先為孩子創設一個自由、寬松、和諧的環境。組織每個活動我都選擇了故事、歌曲、謎語開頭,讓幼兒輕松、愉快繪畫。然后用游戲讓孩子動筆,只要孩子能動筆就是成就。很多孩子在給他一個主題后,看了很多圖片后,如果不示范畫就不敢下筆,“老師,我不會!”這是初學繪畫孩子的口頭禪。我會和他們做“拉鉤”“卡印”的互動交換游戲。讓孩子積極主動動筆。
其次讓孩子發現長處,及時體驗成功。比如孩子一筆下去一條線,我會根據主題編個情節下去,讓孩子有信心繪畫下去。如繪畫《頑皮的小貓》,楊達成小朋友上去畫了一條長長的曲線,我及時引導:“你的小貓怕丟啦,用鏈子拴住,拉著它出來溜達溜達。于是楊達成把曲線變成了美麗的鎖鏈,末尾真的拴著一只小貓,形象極了。孩子高興的添畫大馬路、樓房,嘴里咕
【讓幼兒在繪畫活動中發展個性】相關文章:
• 撕紙讓幼兒“心靈手巧”
• 獨特繪畫創作
• 系列層次活動理論在幼兒美術活動中的應用
• 如何在生活中挖掘適合幼兒園開展美術活動的各類材料
• 讓幼兒在繪本世界里感悟與成長
• 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的幾點啟示
• 幼兒線畫教學的初探與實踐
• 淺談幼兒繪畫教學開講法
• 讓自然的想象力飛翔
• 做孩子藝術創想的點燈人
• 規范有效的美術活動
• 淺談詩畫教學在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