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是一本非常值得我們教師閱讀的一本專業書。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書中講到對美術內容的選擇,一定要選擇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貼近幼兒生活;易于表現;同時又能發揮出孩子的想象和創造力的教學內容。
1、選擇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貼近幼兒生活的教學內容。
在選擇小班繪畫活動教材時,我根據該段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及其生活經驗,從幼兒的生活經驗中挖掘好的題材,選擇幼兒熟悉的感興趣的題材。如畫圓形的練習單一的練習肯定很枯燥,讓孩子畫太陽、畫糖葫蘆、畫西瓜等練習,孩子的印象就很深刻。在中班開展的《我最好的朋友》這個活動時,當我一說出命題畫的題目,孩子們馬上就能把好朋友用自己獨特地方式進行大膽、夸張地表現。他們還注意了主次的分明,會把朋友的頭畫的很大,臉部特征仔細刻畫。當問一個小朋友:“為什么把頭畫的那么大。”他爽快的回答我:“要認出我的好朋友主要看他的臉,因為每個人的臉上長的都不一樣,他的頭是長長的,眼睛小,鼻子大。” 又如《青菜的創想》這個活動,因為青菜是孩子在生活中常見的農作物,但孩子又從未留意過它,青菜對孩子來說既熟悉又陌生,所以我利用青菜這種形態多樣、顏色鮮艷的農作物讓孩子進行繪畫活動。活動中,指導的重點主要放在興趣的引領上,既明確每個環節孩子的關注點,在此基礎上把孩子的淺層興趣往縱深引領,進而激發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性思維,使幼兒達到真正表現自我的目的。活動中,因為想到中班孩子繪畫能力還不夠強,所以先讓他們想,我再把他們所想的大致輪廓在黑板上畫出來,然后讓孩子們自由選擇性的繪畫和裝飾。這樣,不但能幫助能力弱的孩子完成心中的愿望,增強他們的自信,而且充分的調動了他們主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選擇孩子易于表現的事物。
易于表現的事物首先是其特征鮮明、形象生動可愛的,能夠引發孩子創作欲望的。如形狀各異的樹葉、南瓜、芋艿;大小不同的石頭;形態各異的花草;造型各異的瓦罐等都是很好的選材,這些易于表現的事物都能很好的啟發孩子的想象源泉。像活動《南瓜變變變》中,我選用了幾個形狀奇特的南瓜讓孩子進行觀察、聯想。許多小朋友把葫蘆形的南瓜聯想成了形態怪異的娃娃;有的孩子把橢圓形的南瓜聯想成了飛碟、房子車;有的孩子把南瓜聯想成了熱氣球和南瓜怪獸等等,正因為選用的南瓜特征鮮明、形象,所以很能引發孩子們的聯想和創作欲望。雖然孩子們的繪畫技能不夠強,但從大膽、夸張、富有個性的作品上可以看出他們的想象力是無窮的。
3、 選擇的題材要能發揮出孩子的想象和創造力。
我們的孩子最富于想象,沒有太多的約束。他們認為好看的就是合理的,他們認為好玩的就是可行的。因此富于幻想的題材,也是他們愛表現的。如《玉米寶寶大變身》、《美麗的太陽》、《有趣的根》等題材,在引發孩子大膽想象的同時,能表現出他們的創造力。像《有趣的根》這個活動非常受孩子喜愛,因為活動材料都是孩子與家長共同收集的一些形狀奇特的根塊和根須,在家也經過了觀察和一定的思考,所以在活動時,大家都很有自信地說出自己選擇的材料像什么或添畫上什么像什么,大家都能在互相的交流中得到一定的啟發。在創作時,孩子們能大膽地畫出自己的獨特想法,最后的作品非常豐富,都具有各自的創意。
以上是我在理論聯系實踐過程中,所總結的有關幼兒美術教學選材方面的一點經驗。當今社會什么都講特色,繪畫創作更應有自己的特色。我們就應發揮鄉土特色和地方特色,利用農村的各種資源進行獨特的繪畫創作。為孩子創設寬松、自由、和諧的環境,采用生動新穎的教學形式,把幼兒引到想象的王國中去,使我們孩子的美術作品更具有生活氣息和發展的潛力。
【獨特繪畫創作】相關文章:
• 呵護繪畫的“雛形
• 新課改中如何實施美術教育
• 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想象力
• 在美術活動中教師支持幼兒自主學習的策略
• 幼兒園藝術綜合教育途徑初探
• 讓多媒體在小班美術活動中綻放光
•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繪畫興趣
• 淺談故事在幼兒園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 繪畫活動中教具的運用
• 從兒童繪畫的實質談兒童美術活動的價值
• 藝術活動賦予幼兒創作
• 在繪畫活動中發展幼兒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