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這么說:具有創造力的人,才是今后時代所需要的。教育不僅僅是給予孩子淵博的知識,更應該是培養富有創造力的孩子。的確,人類進步的歷史就是不斷創新的歷史,人們從科學技術日益迅猛的發展中,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和認識到了創新的重要和可貴。幼兒藝術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創造性地表現美的教育,而其中美術活動更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良好途徑。《綱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當前,我們的幼教同行已經在不斷更新幼教理念,我們已經逐漸把幼兒的主體地位、幼兒的年齡特點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我們懂得了要把幼兒的需要放在首位,知道了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但是,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卻還存在著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灌輸、輕能力發展的現象。那么,如何通過美術活動這一幼兒感興趣的形式來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呢?
一、引導幼兒關心周圍事物
豐富感知經驗豐富的感知經驗是進行藝術創造的前提,只有見多識廣,才能在綜合表象的基礎上加以發揮和創造,才可能進行想象。我們要讓幼兒多看,多扣,多感受,不斷豐富孩子們的生活經驗,他們才能在創作時想別人之未想,畫別人所未畫,做別人之未做的。在日常生活中,要讓孩子接近生活,走進大自然,一些在成人看來再平常不過的東西,如一片云,一棵樹,一只鳥,在孩子們的眼里,是朋友,是伙伴,是經過孩子們稚嫩情感和心靈浸潤過的靈物,有情感,有思想,甚至有表情,充滿生命力,美好而富有趣味。除了豐富生活經驗以外,還應讓孩子領略優秀作品的魅力。我們可以引導孩子感受平時看到的色彩鮮艷的、不同風格的圖書上的作品,還要經常選取一些形象夸張、色彩明快、充滿想象的優秀作品讓幼兒欣賞,如米羅的《人投鳥一石子》、畢加索的《戴漁帽的女人》、《臉》等,那種大膽的富有創意的聯想變形給視覺、心靈帶來的不同感受有助于促進孩子們的藝術遷移。
二、營造寬松的心理環境
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一些研究也表明,在心情良好的狀態下工作時,人的思路更開闊,思維更敏捷。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
1、給予幼兒充分地信任
教師要始終堅信: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天生的發明家,他們總能激發出對他們來講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和做法,雖然其中有些在成人看來顯得幼稚、可笑、不合邏輯,但就他個人發展來說,這是非常可貴、重要和必須的。
2、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
我們在讀幼師時,有關幼兒生理和心理的知識背得滾瓜爛熟,但現在再來看看,實際工作中,我們又顧及了多少呢?場景一:孩子們邊操作邊自言自語,教師馬上走過去說:“不要講話,你會影響到別的小朋友的。”場景二:教師出示了一幅幼兒感興趣的圖片,馬上幼兒開始“交頭接耳”,教師說:“安靜、安靜,下面請小朋友認真觀察圖片,看看圖上有什么。”……是的,在教師的提醒下,紀律很好,活動天按計劃井然有序地實施著,但是,我們是否想過,這是孩子們的活動,這是為促進孩子的發展而設計開展的活動,我們只是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而非主體,我們是否該蹲下身,低下頭,發現和理解孩子的聲音:我們是孩子,我們在操作進自言自語不是故意搗亂,是因為我們的手部肌肉發育不成熟,手眼協調能力差,手的動作不足以表達我的思想,我要借助嘴巴來幫助表達;我們看到圖片時,精彩的畫面讓我們有不同的想法,我們都急于告訴別的小朋友……
3、尊重孩子間的能力差異
《綱要》中指出:“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我們都知道,幼兒的能力水平存在很大差異,他們在各領域的發展速度也是參差不齊的,我們必須理解并幫助他們以適合自己的速度向前發展。在每次的活動中,我們都會發現,總有一些幼兒“跟不上趟”,有的膽小,不肯參加活動:有的內向,不愿言語;有的我行我素,不按你預設的方式操作投放材料……這時,你會怎么辦呢?按計劃實施,活動會順利完成,看上去會很“圓滿”:你的每一樣準備材料都按計劃用上了,小朋友的操作材料整潔美觀,每個人都有成績展示,整個活動井然有序。但是,細細想來,孩子們更像是你課堂的點綴和材料之一,能力較弱的幼兒看著你為大家準備的統一材料無從下手,能力較強的則很快完成了操作后,無所事事;膽怯的依然不敢動手,內向的一句話沒說,不按計劃操作的也被你制止了,我們的活動目標制訂得也許很到位,但真正達到了多少,孩子們到底在活動中有了哪些收獲呢?這是我們不常反思的,但恰恰體現了我們真正的教育觀念,我們的理論和實際脫節的關鍵所在。
4、引導幼兒尊重不同想法
幼兒間的相互影響也是個不容忽視的心理因素。孩子們經常會關注同伴的作品,有些新奇的想法可能會讓別的幼兒意外,甚至反對和排斥。如一幼兒畫了一個大大的藍太陽,旁邊的小朋友看致函立即大聲說:“錯了錯了,太陽是紅色的,老師,他畫的什么呀,難看死了!”那個孩子立即將畫紙藏到桌下,再也不愿給別人看。這樣的現象對于那些內向而敏感的幼兒造成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他們可能今后再也不敢大膽表現自己的意愿,可能一直循規蹈矩地制作,而非創作了。此時,教師輕輕走過去,用好奇而欣賞的語氣說:“很美啊,我覺得你的畫好特別,是別人想不到的,你肯定有非常有趣的想法,對嗎?小朋友,你們想聽嗎?”小朋友齊聲說:“想!”于是那個孩子說:“我畫的是夏天,我覺得太陽太紅太燙,照得我們不敢出去玩了,我想要是太陽是藍色,照在身上一定就涼爽多了。”教師用自己的言,行,肯定了該幼兒獨到的想到,幫助他建立了自信,并不知不覺教會了別的孩子,什么是想象創新。同時,潛移默化地讓他們懂得尊重別人的作品,接納欣賞別人與眾不同的構思。
三、利用有趣的形式,激發幼兒的創造興趣
幼兒是在活動中發展的,幼兒的活動就是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每一次相互作用就是一個潛在的發展機會。教師要采用有趣的形式新奇特別的材料,調動孩子的興趣,充分引發幼兒全身心地自主參與,促進其充分、自主地與環境相互作用。一個人的想象創造能力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從小培養,從細微處著手,只要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都做個有心人,尊重孩子的興趣,理解孩子的特點,了解孩子的需要,體會孩子的喜好,就一定能夠促進每個孩子的發展。
【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想象力】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美術欣賞與啟迪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