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開始了,“注意表情,笑!”孩子們在音樂的伴隨下翩翩起舞,動作輕盈,表情活潑,誰也沒有發現有什么不妥,我們獲得了最后的成功。
活動記錄:
自從我園園本課程“快樂與表達”開展以來,我們常和孩子交流討論,共同分享快樂的感受。
今天,我和孩子們在一起討論:“你快樂嗎?你什么時候感覺快樂?”大家爭先恐后地發言,有的說:“媽媽抱著我的時候,我很溫暖,覺得很快樂。”“幼兒園里有許多我喜歡的好朋友和玩具,我很高興。”也有的說:“我看見老師穿得很漂亮,就覺得很快樂!”嗬!這群小家伙,真是人小鬼大。……坐在一旁的晨旭默不做聲,好像并不打算參與談話。“你呢,孩子?你有什么快樂的事情嗎?”我輕聲鼓勵他。一向很少和老師交談的他顯得有些扭捏,紅著臉想了一下,隨即又很認真地說:“每天我起床的時候,徐老師都會幫我把被子抖平,讓我更好疊些,我覺得老師對我很好,我很快樂。”
活動反思:
我不禁心頭一震,眼前浮現出——
從小班起,晨旭就是個被老師和小朋友認為好動、精力過剩的孩子,每次午休翻來翻去難以入眠,還不時發出點兒怪聲。因為怕影響別的孩子,幾乎每天當班老師都要提醒他好幾次,爸爸媽媽更是覺得午休是孩子令他們的頭疼的大問題,因此沒和他少談心。漸漸地他學會了一個人靜靜躺著,可總要到很遲才能睡著。在晨旭看來,每天的午休是他最沒有自由,最不快樂的時光。而今天他意外的回答,是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每日接待幼兒起床時,我都會很自然地為每位孩子翻翻衣領,整整衣角,或是把他們的被子輕輕翻抖一下。晨旭因為入睡難,被子常被他輾轉反側地踢成一團,疊起來很費勁。我常邊幫他整理,邊聊些輕松的話題:“今天睡得香嗎?”“你的數碼寶貝帶來了嗎?”并不提及他午休的情況,他總是輕聲地回應著。沒想到這些不經意的動作能給他帶來如此深的感受,同時他又給了我如此大的震撼,原來細微之處也能感染影響孩子。我意識到作為人師我可以做得更好,只要用愛去包容孩子幼小的心,就可以給他們帶去更多更多的快樂。我觸摸到了孩子那顆純真的心,獲得了孩子賜予我的心靈雞湯,我從心底里發出了激動的聲音:“謝謝你,孩子!”我看見晨旭的眼中閃動著快樂的神采。
相信我,我將努力成為你們的快樂使者。
“老師,我不會”
時間:2004年2月22日
活動內容:社會、藝術——我設計的房子
觀察記錄:
欣賞了眾多高樓的圖片后,我和幼兒共同討論:“假如你是設計師,想設計什么樣的房子呢?”接著,幼兒開始分頭繪制自己想象中的房子。梓歆拿著一張紙和一支油畫棒跑到我面前大聲說:“老師!我不會!”我不禁眉頭一皺:“又是你~~”梓歆楞了一下,轉身離開。
活動反思:
活動結束后,梓歆的那句話一直在我耳邊回響。梓歆是班上年紀比較小的孩子,專注力、想象力等各方面能力均不如其他幼兒,她的求助說明此次活動對于她來說難度偏大了些,看來我沒有預先考慮,未能針對不同水平幼兒提出適宜的要求,這種統一、一刀切的辦法是不對的。那么難度大在什么地方呢?又該如何降低難度呢?思考了很久我發現,此次活動中出示給幼兒欣賞的圖片大多是收集或下載的電腦設計圖片、照片或印刷資料,房子外形立體、美觀考究不說,還相當具有專業建筑水準,梓歆一定是也想畫出圖片上的房子卻難以下手,平時對畫畫就不很自信的她不得已才向老師求助,沒想到我……一想起梓歆滿心歡喜,一臉天真地沖著我笑的樣子,真后悔當時不該那樣。
我開始進行更深刻的反思。教師的要求不夠明確或是孩子的能力有限常是幼兒操作活動中的桎梏,而教師的教育要求適宜與否還取決于幼兒的表現反饋。“老師!我不會!”說明孩子不明確要求或不夠自信,這正是我們教育者需要及時解決的問題,需要的是耐心分析原因,及時采取措施調整目標或要求,給予再次指導或是鼓勵,幫助幼兒由不會到會,真正樹立學習的信心,從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記得聽說有許多外國教師認為中國因為長久的傳統式教育,造成孩子不敢或不善于提問。孩子敢于表達出自己的疑惑,是多么可貴的求知精神!可今天因我的不理智行為挫傷了孩子。難道我也成了影響我們下一代正確學習行為的失敗教育者?《綱要》不是要求我們心中要有大目標,時時修整小目標嗎?下次,我面對孩子的困惑將采取的是接過來而不再是拋回去,我會對“不會”的孩子說:“別著急,我們一起試試看。”
反思過后,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快樂,快樂源來于此。
最后的成功
時間:5月22日傍晚
今晚要參加社區“文明之光”文藝演出。排練了許久的節目就要登臺了,換裝、化妝讓孩子們顯得十分興奮。
臨出發前我們進行了最后的排練,原以為練習得差不多的表演卻出現了問題。陳含露是別班的一個孩子,平時練習認真、接受能力強,常常得到我的贊揚?墒墙裉,她的動作顯得笨拙,不協調。是因為爸爸在一旁嗎?我大聲提醒她:“含露,認真點。”“注意表情!”盡管我在一邊竭力提示,但并沒有起到什么作用,她的錯誤反而越來越多,而且一連幾遍都是這樣。真不知是怎么了。
時間緊迫,我們匆匆收拾便趕往廣場。一路上,含露的表情都很嚴肅,連熟悉的叔叔阿姨逗她也不見她笑。爸爸說她是“沒用”緊張了。離表演還有段時間,我牽著她的手問:“孩子怎么總忘了動作呢?”含露緊抿著嘴看著我,一幅預言又止的樣子。“是哪兒不舒服嗎?”含露這才一臉委屈地說了話:“我的袖子太緊了,我的手抬不起來……”旁邊的幾個孩子也擠過來說,她們的袖子也太緊了。她們的話把我逗得樂了起來,這時我才發現表演服的袖口是漂亮的金色收口花邊,有些窄,她們胖乎乎的小手臂被緊緊地箍住,做上舉的動作很吃力。原來,這才是問題的真正所在,我不由得責怪自己太粗心。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我立即和孩子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法:手舉不起來就用身體起伏來帶動,看起來效果是差不多的。很快孩子們都學會了這一秘訣。
演出開始了,“注意表情,笑!”孩子們在音樂的伴隨下翩翩起舞,動作輕盈,表情活潑,誰也沒有發現有什么不妥,我們獲得了最后的成功。
【案例:快樂源來于此】相關文章:
上一篇:冬天不送孩子去幼兒園好嗎
下一篇:案例:一個吸吮手指幼兒的個案分析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