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一種品質和特性在孩子們今后對待周遭的人和事物時,將顯得格外難得可貴。
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后,我帶著孩子們散步。孩子們一路高歌,歡聲笑語不斷。突然從路旁的草叢中蹦出個小東西來,有孩子驚叫了起來,“有蟲子啊,快逃呀!”又一個細聲細氣的嗓音傳來:“是只小蚱蜢,沒關系的。”我走進一看,果真是只蚱蜢,我趕緊安撫孩子們:“不要害怕,是只小蚱蜢,他看到我們這么高興,從草叢中跳出來,也想和我們玩呢!”“老師,草叢中還有別的的小蟲子嗎?”小問號——涵輝插話了。“肯定還有!”小大人——凱凱忙回答。孩子們聽到他倆的對話,一窩蜂的涌到了草叢邊,撥開草叢,開始找小蟲子了。“老師,這個我知道,是小蟋蟀。”“老師,這個黑黑的小蟲子叫什么啊?”“老師,小蝴蝶小時侯是怎樣的啊?”“老師,小蟲子吃什么呢?”“他們住在哪呀?”“他們是益蟲還是害蟲啊?”孩子們的問題一個接著一個。我腦中閃過一個絕好的主意,這是個多么可貴的時機啊,孩子們關注的事物已成為大家矚目的對象了,探索的火花已經閃現。這不是一個很好的主題嗎!——昆蟲。于是我讓孩子們捕捉了許多昆蟲回教室。
主題確立后,我讓孩子們收集各種各樣的昆蟲,讓家長朋友們帶著孩子一起尋找有關昆蟲的資料,接著生成了一系列的活動:探索活動《捉蟲子》,讓幼兒找找自己喜歡的昆蟲;科學活動《昆蟲展》,讓孩子們講講自己捕捉、收集到的昆蟲;還有科學小知識《毛毛蟲的蛻變》、社會實踐《飼養小昆蟲》等,讓幼兒了解周圍小昆蟲的生活習性。
《綱要》中指出,“幼兒的一日活動要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確立活動的主題,強調教師要尊重,滿足幼兒的需要。”在這次主題活動中我正是從孩子們的生活入手,從情感入手,由幼兒的興趣點出發,由幼兒的問題做引線,拓展主題,自主開發數個方案,在自我生成的主題活動中,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他們急于表現自己的想法,活動氣氛輕松,幼兒的潛能得到了發揮。最主要的是孩子們在《捕捉昆蟲》的這個活動中還提出來人文般的關懷問題:每只昆蟲都有自己的家,把他們捉來,他們就失去了朋友。因而在舉手表決后,孩子們決定將昆蟲放回大自然。在他們的歡呼雀躍中,我看到,孩子們除了獲得知識發展能力之外,更有寶貴的東西在閃耀:關愛周圍生活中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這樣的一種品質和特性在孩子們今后對待周遭的人和事物時,將顯得格外難得可貴。
【案例:在一次昆蟲探索活動中想到的……】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