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活動并不是一定要學會對稱剪這個方法,而是讓孩子們體驗如何獲得這個方法,如何體現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今天,我準備教小朋友嘗試剪小鳥。經過一階段的嘗試,幼兒積累了一定的剪紙經驗,我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示意圖,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在探索的過程中,第一次能成功的幼兒只是一半幼兒;第二次成功的有只有五、六個幼兒,還有幼兒仍會出現錯誤。這時候,我一邊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桌上的示意圖,一邊記下幼兒中出現的最大問題,并取了以下幾個比較典型的失敗作品備用。當發現大部分幼兒都是在此處卡住時,我便讓幼兒集中來討論一下所出現的問題。依照以前的傳統來說,我會讓幼兒全部集中,可我覺得對那些已經成功的幼兒來說,大家的問題已不是他們的問題。所以我告訴孩子們:“需要幫助,有困難的小朋友到老師這兒來。”這樣小部分的人在邊上自己制作并不影響大家的集體討論,而有困難的孩子則因為相同的問題聚集起來,通過老師的指導和孩子們之間的進一步觀察討論終于知道原來對稱剪要畫一半的小鳥,應該畫在不開口的一邊,剪下另一邊的空白處。當他們再一次提起剪刀的時候,大部分孩子都能成功了。當他們歡慶成功的時候,第一批成功的幼兒已經有了一份比較完整的作品。而這些正好又為其他孩子的創作提供了參照。
分析:
我想這個活動的一個成功之處就在于孩子們在活動中充分體現了自己的能力和價值。無論是否在成功前經歷過坎坷,至少他們獲得了需要的,這份獲得是經過自己的努力的。這次的活動并不是一定要學會對稱剪這個方法,而是讓孩子們體驗如何獲得這個方法,如何體現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案例:一次手工活動】相關文章:
• 案例:開展情景化的系列活動
• 案例:大班語言活動《魔力噴嚏》反思
• 案例:《我們的社區》主題活動反思
• 案例:大班數學活動反思
• 小班藝術活動《會變的紙條》案例與反思
• 大班音樂欣賞活動說課稿:保衛黃河
• 角色活動區 娃娃家
• 幼兒園小班禮儀活動《好朋友》案例與反思
• 案例:“超市”中開展的幼兒計算活動
• 案例:主題活動“風來了”反思
• 案例:由兩次不同效果的種植活動所想到的
• 案例:發放報紙:活動記錄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