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教師尊重幼兒的意愿,不等于游離幼兒的活動之外,而是和孩子們一起活動,一起探討,一起成長的伙伴。
一次體育活動中,我的活動目標是發展幼兒投遠的能力,并糾正投擲的動作,在練習過程中,由于我過分強調糾正投擲的動作,而忽略了游戲性,一些孩子練了一會,就徑自玩起了沙包。看到一些孩子沒有專心練習,我有點生氣,可我有發現,他們雖然沒有練習投沙包,卻在踢包。于是,我結束了投擲練習,把全體幼兒日叫在一起,說一說沙包除了扔著玩、踢著玩,還有什么好的玩法。孩子們一邊想著,一邊玩著,一邊試著。他們有的用頭頂;有的用腳夾;有的用背背;有的用肩扛;還有的手心手背扔著玩。數一數,小小的沙包竟有十來種玩法。這下,孩子們可興奮啦。他們一會扔、一會踢、一會頂、一會背。這次,練習投擲的活動,竟變成了嘗試沙包一物多玩的活動。雖然,這次活動的目標沒有完成,但我卻看到了孩子們主動參與的熱情,同時,孩子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也得到了發展。
分析: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都知道,幼兒園的教育過程應是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這其中體現了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因此,我們無論是在教育內容的確定、環境的創設,以及教育、生活的各個環節,都應體現幼兒的參與,幼兒只有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措施:首先,要想幼兒主動參與,就應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了解并尊重他們的意愿和發展的需要,而不是教師把自己的想法、設想強加給孩子。其次,教師尊重幼兒的意愿,不等于游離幼兒的活動之外,而是和孩子們一起活動,一起探討,一起成長的伙伴。
【案例:如何發揮幼兒的主體性】相關文章:
• 用音樂教育促進兒童主體性發展
• 想怎么畫就怎么畫——發揮幼兒主體性研究案例分析
• 怎樣讓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發揮主體性
• 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幼兒的主體性(小班)
• 在美術活動中發展幼兒的主體性
• 《毛毛蟲和大公雞》與幼兒音樂主體性的探究
• 《毛毛蟲和大公雞》與幼兒音樂主體性的探究
• 用音樂教育促進兒童主體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