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把自主還給孩子,為他們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他們展示生命的靈動個飛揚,促進每個孩子的自主性、獨立性、創造性,為他們發現、提出問題奠定扎實的基礎。
案例實錄:
主題活動中,孩子們正在專注地剪著“雪花”,活動室里一片寂靜,只見白色的紙片在孩子手中上下翻動。瞬間,一片片、一朵朵美麗的“雪花”呈現在我面前,我正想夸獎幾句,忽然,平時好動淘氣的陳歡宇指著手里的“雪花”問我:“老師,雪花都是白色的嗎?”“當然嘍,你哪里看到有別的顏色的呢?”我好笑地摸摸他的頭說。“不!我就聽我媽媽說過美國有一年下過粉紅色的雪,是一個化工廠的原料被大風刮到天上,再夾在雪花里落下來。”又是黃家治,這個聰明的機靈鬼。“老師,我在電視上看到過一個國家下過黃色的雪呢!”是郁欣力。“老師,世界上肯定有彩色的雪,我們要剪彩色的雪花。”看著那張期盼的小臉,我笑了,趕緊拿出了許多彩紙、手工紙,孩子們歡呼起來。在一陣忙碌后,我和孩子們玩起了“打雪仗”的游戲,在輕快的音樂聲中,無數彩色的雪花在活動室里飛舞著,在窗外燦爛陽光的輝映下,宛如冬日里盛開的彩色花朵……我想,還有一個個更熱烈的討論會在孩子中展開,關于雪花,關于自然,關于一切……
分析:
一次普通的主題活動,一次平凡的美工活動,一個不經意的問題,在孩子的演繹下變得如此生動,使單純的美工活動成為孩子探索自然、探索未知世界的活動,我不得不為孩子的聰穎可愛而贊嘆。
在本次案例中,首先我對孩子的要求給予及時呼應——雖然只是幾張彩紙,但這是連接我和孩子心靈的媒介,也是我所利用的資源。就是這幾張彩紙,讓孩子的個性得到激活,把發展主動權交給了孩子。所以說,本案例利用簡單便利的資源,凸現了主體的作用,師生也在互動中感受、體驗,形成積極向上的情感。
其次,當幼兒間展開討論時,我沒有介入,而是讓他們暢所欲言,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從而共同探尋答案,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因為我覺得作為教師,主要的職責不應只會告訴孩子什么是好,什么是錯的,而是應把孩子引入積極思考的探索狀態,讓孩子在思考中去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也是點燃孩子智慧之火的前提,讓其能獨立思考,產生更多的問題和想法。
反思:
我們每天都在為孩子精心準備著看似“生動”的活動,孩子的點滴進步,讓我們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但我忽然發現,天真稚嫩的孩子在接受我們“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在給我們上著一堂堂令人深思的課。以上案例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有時,我們的教育正是建立在一個問題只有一個答案的基礎上,然而生活并非如此。“生活中的重大突破都來自全新的答案,它們來自于挑戰現狀,而不是接受現狀。”孩子有許多的“為什么”,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來探索所不知的事物,如果說孩子與成人有什么不同的話,患有“求知欲缺乏癥”的往往是成人,這不能不說是成人的悲哀。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把自主還給孩子,為他們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他們展示生命的靈動個飛揚,促進每個孩子的自主性、獨立性、創造性,為他們發現、提出問題奠定扎實的基礎。
【案例:感受孩子給我們上課】相關文章:
上一篇:案例:小班案例環境對幼兒的重要
下一篇:案例:永恒的金鑰匙——耐心、愛心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