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覺得如果有他人的幫助如:爸爸、媽媽,他也會成功的。所以他不是努力學習完成任務。而是安心地等待別人給予他幫助。
在打擊樂《加油干》的活動中,幼兒A拿到鈴鐺后,眼睛盯著小鈴看了一會兒,然后雙手握著鈴鐺一下、兩下間隙的敲著鈴鐺。老師見了就走到她跟前指導她用正確的動作敲打鈴鐺。而幼兒A卻盡力把身子往后靠,頭也同時側向一邊,用似看非看的眼睛瞟著老師。過了一會兒,進行合奏練習了,幼兒在集體中用雜亂的節奏打著鈴鐺。老師發現了就再一次去指導她,可是這回幼兒A索性扔掉手中的鈴鐺,伏在桌上哭了起來,嘴里還不停的說著:“太難了,我不會的,我不會的。”
分析:幼兒A把成敗歸于穩定的、不可控的內部因素即能力和穩定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即任務的難度上。她認為按一定的節奏打擊鈴鐺這個任務太難了,而且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完成。幼兒A在沒驗證自己真正能力水平的情況下,就以初嘗試所得的結果來給自己的能力下了判斷。同時產生了這種信念:無論自己多么努力,都不能完成這個任務,以致于幼兒不去請求老師幫助,不去尋找成功的方法,而是極傷心的接受失敗。
描述二:幼兒B中班藝術活動《漂亮的手套》
本次的活動內容是利用糖紙和彩帶等物來裝飾用紙畫的手套,教師示范完幼兒就開始操作了。只見幼兒B手拿著剪刀等工具,坐在座位上看其他幼兒的操作。老師上前提醒他進行操作,幼兒就皺著臉說:“我不會做。”接著小眼睛就盯著手中的東西不說話了。過了一會兒其他幼兒都做好了,幼兒B就偷偷的把東西塞在了課桌里。旁邊的幼兒笑他不會做,幼兒B就不以為然的說:“你是老師幫你做的,我媽媽也會的,做的比這個還要好看。”
分析:幼兒B把成敗歸于穩定可控的外部因素即他人對自己的幫助和穩定不可控的內部因素即對自己恒定不變的能力觀上。幼兒B以前在手工方面的能力不是很強,很多次都要靠老師的幫助指導,所以一開始他沒經過嘗試就認為自己沒這個能力,認為自己的努力都是無用的。另外,由于以前都是靠老師的指導而完成任務的,這次的失敗是由于老師沒有提供幫助,別人成功也是有了老師的幫助。他覺得如果有他人的幫助如:爸爸、媽媽,他也會成功的。所以他不是努力學習完成任務。而是安心地等待別人給予他幫助。
【案例:我看幼兒的不同歸因傾向】相關文章:
• 幼兒園說課稿:鱷魚怕怕牙醫怕怕
• 幼兒園說課稿;火箭
• 幼兒園說課稿怎么寫"格式"
• 幼兒園說課稿:做錯事不找理由
• 幼兒園說課稿《小熊讓路》
• 幼兒園說課稿:好聽的歌
• 幼兒園美術說課稿:各種各樣的魚
• 幼兒園說課稿:會變的顏色
•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荷葉傘》
• 幼兒園說課稿:蛋寶寶學做解放軍
• 案例:預設集體活動,幫助幼兒梳理經驗
• 幼兒園說課稿:有趣的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