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幼兒承受著失敗的苦澀,體驗著合作的默契,享受著成功的喜悅。他們是一個完整的人、一個被信任的人、一個自信、勇敢的人,他們獲得的是一大筆財富。這樣的環境讓他們思維活躍、積極大膽,使他們具有了“開創”的精神,探究事物、問題的能力日益劇增。
背景
在“培養幼兒探究能力”的大課題下,我開展了“在正式、非正式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探究能力”的子課題的研究,以一種“非正式的活動形式”為幼兒創設自由體育活動空間,教師觀察后進行分析、反饋、調整,再展開正式活動。通過這樣一系列過程,來培養幼兒的探究能力。下面是觀察幼兒活動的一個案例。
提供的材料
每人一個皮球。
具體要求
幼兒自由組合成若干小組,進行“滾球過隧道”的游戲,幼兒用身體搭成“隧道”,爬過“隧道”,并且進行比賽,以快的一隊為勝出。
第一次:
黃慧和幾名平時要好的同伴在一起游戲,共10人
黃:“我們先要想想怎么樣搭隧道。”
同伴:“腳一個一個分開,試一試。”說著,做起了示范
黃:“我們一起來試試。”讓幼兒一個接著一個,兩腿叉開,接成了一個隧道,自己站在最后一個。“第一個先滾過來,再人爬過來。”同伴聽她的話開始了嘗試。第一個幼兒順利滾過三個人,球就撞在腿上停住了。黃:“快爬過來推一下。”同伴就爬進了隧道,但由于身體彎得太低,好幾次碰到了隧道不能過去。黃從地上起身站著說:“你們搭得高一點,身體再彎下去一點。”在她的指導下,終于第一個幼兒通過了隧道。緊接著第二名幼兒開始過隧道,同樣遇到了問題,黃馬上站起來:“不行,這樣太慢了,我們要換方法。”
第二次:
黃拿著皮球走了幾步,說:“哎,我們坐在地上吧。”說著自己先坐在了地上,把雙腳高高舉起:“哎,你和我一樣,腳碰腳。”于是被喊到的同伴也席地而坐,開始效仿。黃發現同伴都得很開,又說:“腳對齊,過來
一點,搭成隧道,離那么遠怎么行?”同伴一一靠了過來。“好,我們開始了。”第一個將球滾進隧道,挺順利就滾進去了。但當她爬過去時,發現彎著身體會碰壁只能盡量壓低身體,還邊爬邊說:“你們的腳抬高點,爬也不好爬。”同伴都努力做好,只要黃出隧道,第二名緊接著也出來了,她們兩人搭成一組。但是,第二對幼兒出隧道時又不太順利,人的身體幾乎貼著地面爬,所以速度很慢。這時前面的同伴說話了:“太累了,我的腳舉不動了。”又有人說:“抬不高了。”黃自己努力做好動作,并且說:“再堅持一會兒。”同伴們搭的隧道有些遙遙晃晃了,黃自己也頂不住了,“噌”一下腿滑下來了。“哎呦,哈哈。”黃自己也笑了,腳放在地上,說:“不行,太累了。”同伴們都把腳放下來了,在地上滾作一團。“哈哈,隧道塌了。”又沒有成功。
第三次:
黃大聲說:“別急,這樣吧,我們幾個分開想辦法,要搭一個又快又好的隧道。”于是讓同伴們三三兩兩組成小組。“你們幾個人一組想辦法,你們幾個一組。”分完后,自己和幾個女同伴也開始想。
黃問:“兩個人搭好還是一個人搭好?”
一個人說:“一個人的隧道太小了。”
黃反駁說:“兩個人的也不大,動作也很慢。”
另一名同伴說:“可那看別人怎么搭的。”
黃歪頭看了看,想到了什么說:“不行,和別人一樣不行的。”又扭過頭說:“我們在地上試試。”
三個人坐在地上,開始擺動作找“感覺”。黃做了幾個剛才做過的動作,又放棄了,看著同伴嘗試。突然站起來說:“我有辦法了!”“我們試試這樣吧。”彎小腰,手壓著地,弓起背做成一個“拱門”的樣子,同伴們說:“試一試。”黃對其他人說:“快過來,這個辦法好嗎?是我們想到的,試試。”說著,做了示范,其他同伴也紛紛效仿。幾個同伴沒有接好,她將同伴的的身體朝同一個方向拍了拍,說:“搭成直的,彎了就不好滾了。”同伴都搭好了,她又在最后,從后往前看了看,自己也搭好了,抬頭說:“好,開始。”同伴一個接一個,不但順利地將球滾過了,而且人也很快得爬過去了。等全部完成以后,一組成員都跳起來了,說:“耶!成功了!”
一、探究能力培養發展了幼兒各方面的能力
整個一個非正式的活動,這一組的幼兒體現了他們各方面的能力。
1.解決問題的能力:整個活動中幼兒能夠一次次地嘗試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遇到困難并不輕易地放棄,也能不滿足于現狀,不斷地尋找最佳的途徑,這中間堅持性也很重要。
2.合作能力:同伴與同伴的合作很默契,他們樂于嘗試接觸其他同伴的方法,兩人兩人、幾個人幾個人的合作都能夠很好地完成,而且合作的目的也十分地明確:解決問題。
3.抗搓力和多角度思維能力:他們在尋找解決問題的解決方法時不斷地面對失敗、挫折,但是他們不氣餒、不放棄,從一個人思考到幾個人互相商量,不斷地“集思廣益”,勇于嘗試,最后終于獲得成功。他們所想到的幾個方法都是不同層次的動作,說明他們的思維開始開拓了,想法多了,即使沒有其他輔助材料他們也能從商量——嘗試——失敗——總結——再嘗試——再失敗——再商量——繼續嘗試——成功這樣一個過程中得到不同的答案而獲取最佳的方法。
二、寬松的環境有利
于幼兒探究能力的培養
整個案例發生的過程中,教師始終沒有出現。將正在探究的孩子放在一個寬松、信任、自由的環境中。教師在此環境中的職責充其量不過是一位觀察者,擺脫了傳統的執教者和指導者的身份。能夠充分地讓幼兒表現自由、展示自我,看到了幼兒發展的真實一面。幼兒也自主地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中自由的成長、學習。他們學習用自己的眼光看待問題,用自己的思維分析問題,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用自己的方式認可自己的行為,完完全全是“自主學習”和“探究式學習”。
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幼兒承受著失敗的苦澀,體驗著合作的默契,享受著成功的喜悅。他們是一個完整的人、一個被信任的人、一個自信、勇敢的人,他們獲得的是一大筆財富。這樣的環境讓他們思維活躍、積極大膽,使他們具有了“開創”的精神,探究事物、問題的能力日益劇增。
【案例:滾球過隧道】相關文章:
上一篇:案例:教育反思“烤動物”風波
下一篇:案例:該為孩子提供怎樣的玩具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