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祖國的希望,是民族的未來,孩子的需要是教師關心的焦點,孩子的進步是教師快樂的源泉。
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對學生的期望過高或過低都是有害的:期望過高,學生老是達不到,自然有損其信心的樹立與鞏固;期望過低,學生不費吹灰之力即能達到,自然談不到樹立信心。只有期望適中,才有助于自信心的樹立與鞏固。所以,在工作中我也十分注意了這一點。
幼兒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他們的生活中充滿著驚喜,充滿著樂趣,充滿著意外......他們的學習需求更多地來源于這些驚喜、樂趣和意外。細細留意,我們會在幼兒的一言一行中發現他們關注的焦點。當我和幼兒在戶外散步時,他們會數著彩磚跳格子,往往數著數著就亂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團從一再數;他們會歪歪扭扭、樂此不疲的走在彩色的車輪上轉圈;也許對于成人來說這是無聊的事,可是看著幼兒的笑臉,就明白他們樂此不疲的原因了。
靜靜是我班上一個秀氣的小女孩。平時,她不太愿意主動地與人交往,話也不多。學習活動中從來都不愿意舉手發言,請到她時,也不愿意開口說話。有時情緒很不穩定,不樂意時抿著小嘴,一聲也不吭。似乎是一個很難接近的孩子。可是,她卻又是個聰明又懂事的孩子。她所缺少的是自信和大膽的品質,需要的是更多的關注和機會。
首先,我在與她家長的交流中得知,靜靜從小有奶奶帶大,奶奶為了孩子的安全,什么事情都不讓孩子去做,孩子整天在奶奶的呵護下成長。加上父母工作比較忙,很少有時間在家照顧幼兒,使她從小性格就比較內向。面對什么困難都要讓別人去幫忙。
第一次:上午加點后,我一邊給靜靜梳頭,一邊總是要和她說說話,問問她家里的一些小事。
今天,剛坐下,她就樂呵呵地告訴我:“昨天爸爸和我玩球了,他的技術還不如我呢,我都會轉身拍球了?”
學生缺乏自信,甚至產生自卑的原因是沒有正確評價自己,往往拿自己的缺點與別人的優點相比。所以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評價自己,賞識自己,這是增強自信消除自卑的良策。成功是自信的力量之源,自信心的建立需要有成功的體驗做為基礎的,學生的成功機會越多,他就會越自信,就拿學生的學習來說,學生的學習成績越好,他對學習就越有信心,學習興趣就越加高漲。
第二次:下午,到了講故事的時間,“靜靜,你來給大家講個好聽的故事,行嗎?”她扭扭捏捏地站起來,低著頭,牙齒緊咬著嘴唇。小朋友鼓勵她,并放低要求,只要說幾句就行了,她還是不愿意。無奈,只有等到明天了。
一連幾天都是這樣。最后,她終于答應明天來講故事。
第二天,我先和她隨意地談了一會兒,讓她知道:一個人說話要算數,說過的事情就要做到,要講誠信。再來由她講故事時,我微笑地向她點點頭“你能行的。”終于,她的態度有所好轉了,雖然聲音很輕,可是卻是不小的進步。
第三次:
今天,靜靜穿了條漂亮的新裙子。“靜靜今天可真漂亮!”早上,我注意到她衣著的變化。“這是我媽媽給我新買的。”她高興地告訴我。“是不是有點大呀?”“對呀,媽媽說這樣明年還能穿的。”她臉上帶著開心的笑容。
活動中,我一直觀察著她,發現今天她的情緒很高漲。我嘗試請她回答問題,她一點兒也沒有不開心的表情,大大方方地回答了。
現在,每個老師見了靜靜都說靜靜變了。的確,靜靜是變了,變得活潑可愛了,變得落落大方了,變得聰穎懂事了。看著她的改變,我也發自內心的欣慰,對孩子播撒的愛,終于有了收獲。愛如春風,愛似陽光,使萬物滋潤,使萬物茁壯。有了濃濃的愛,我們的孩子才能揚起自信的風帆,才能體驗成功的喜悅,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缺乏自信,產生自卑情緒總是與多次的失敗經驗相聯系。而自信心則是成功的必然情感體驗。因此,我注意給學生創造機會,放手讓他們去做課堂的主人、一切活動的主人,充分地信任學生。這樣,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能得到充分發揮。自信心也會越來越足,讓他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針對這些,我在班中組織了詩歌朗誦會,讓愛好詩歌的同學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并且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小組的興趣愛好把喜歡的課文編成課本劇表演給大家看,學生通過參與活動,激發學習樂趣,挖掘內在潛能,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同時學生在活動中大膽表現自己,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幼師隨筆:把快樂自信還給孩子們】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教隨筆: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
下一篇:家長為何向老師索要“獎勵”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