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30年代陶行知先生發表的《創造宣言》中,提出“處處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強調從小培養兒童的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兒童心理學研究和大量實際觀察表明,兒童擁有無限的創造能力,兒童的創造力幾乎表現在他所有的活動之中,而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綱要》也指出,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構成了幼兒心理發生發展的最佳狀態。游戲是創新教育的“天賜良機”。
(一)、抓住契機,啟發幼兒創新意識。
幼兒好奇心強,想象大膽,在他們充滿童真與稚氣的想法中,想象力若影若現,成人要及時發現并精心培育。當幼兒的一些想法稀奇古怪超越客觀現實的時候;當他們手舞足蹈、自編自唱、亂涂亂畫而興致勃勃的時候,我們切不可用“對不對”、“像不像”等固定的成人思維模式去限制他們或盲目否定。一名成功的教育者,應當愛護和教育孩子的好奇心,敏感地捕捉幼兒自由想象的“閃光點”,鼓勵孩子多提問題,并強化這種好奇心,使他們逐步養成敢問、善問的思維品質。因為想象力作為創造力性的認識能力,是一種強大的力量,是打開一切知識寶庫的鑰匙。正如愛因思坦所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在發展孩子想象力時,我們注重以下幾點:
(1)、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首先,要豐富幼兒的經驗,使其頭腦里充滿各種事物的基礎。如:有計劃地帶幼兒外出踏青、游覽,啟發他們認識自然景觀和各種動植物,開拓視野,了解事物發生和發展的過程。其次,要充分利用文學、藝術等多種形式,使幼兒獲得間接經驗。讓一切都成為幼兒腦海中美麗動人的故事的“火種”,燃起想象的火花。
(2)、有意識地鼓勵幼兒想象,變斥責為指導。幼兒生理特點決定了他們活潑好動的天性。他們在探索中的許多想法常常違反常規,我們教師應給予肯定和熱情鼓勵,同時注意引導幼兒想象的方向,使他既符合客觀現實,又超越客觀現實。這樣對發展幼兒想象力大有好處。
(3)、善于區別幼兒是在想象還是在說謊。幼兒階段,由于他們的心理發展尚未完善,容易把自己希望得到的東西,當作已經獲得的東西。我們教師不能輕易斥責幼兒說謊,要深入了解,弄清真相。
培養幼兒創造精神和創造力,必須從激發幼兒的創新意識入手,從培養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抓起,有效地對幼兒進行創新教育。
(二)、營造氛圍,激活幼兒創新思維。
幼兒創新思維的形成是建立在豐富的感性實踐基礎上的。感性實踐不僅可以強化游戲動機,而且可以遷移到教育情境的任何活動。于是,我們試著從角色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性游戲等方面讓幼兒體驗快樂,讓孩子在愉快、自主的氣氛中展開想象的翅膀,親自感受自己的力量、同伴的幫助、朋友的支持,體驗到成功離不開朋友、有趣的游戲離不開新奇,創新游戲能給大家帶來快樂,孩子們在多次活動中嘗到了甜頭,他們的創新水平正逐漸提高,給游戲注入了新的生機。
為此,我們從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入手,挖掘幼兒內在的創造潛能。《綱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為使幼兒獲得更直接、更具體的游戲素材,我們把教育延伸到公園、菜場、商店等,及時把幼兒有創意的作品介紹給大家。在豐富多彩的參觀活動中,孩子們的觀察技能提高了,建構思路拓寬了,建構時能心中有物,物有所指,為使幼兒創造力得到充分的,全面的發展,我們注重為幼兒提供激發想象的環境,提供小組活動的機會,正面強化幼兒的創新舉動,將幼兒的主體作用體現在每一個幼兒的積極參與上,注重訓練幼兒的遷移、轉換能力,使幼兒產生富有迂回變化的思路,從而有了革新和創造。
在平時有些孩子喜愛動手剪貼,在秋天拾落葉的活動中,教師有意引導幼兒用落葉變成各種形態,孩子會用樹葉聯想,剪貼成各種千姿百態的小動物,他們也會把這些樹葉變成小動物形態聯想編成不同的童話故事,自說自話,自得其樂。對孩子來說,讓他們想一想、試一試、做一做,看一看,時時做有心人,隨時在聯想,最終看到有趣的變化,這就是孩子活動的全部意義。
為了提高幼兒的創新能力,我們不一定要去創設“創造角”,設計所謂的創造性活動,因為一旦使得創造依附于某種特定的對象,教育者就會有意無意地將創造物化為創造結果。因此,幼兒創新能力的提高,應交織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幼兒身邊發生的每個能激起他們思考、想象以及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情、境,讓幼兒內在的創新沖動釋放出來。
(三)積極參與,獲取創新的成功感。
每個幼兒都有創造的潛能,每一個幼兒都是創造之人。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教師就要挖掘幼兒的創新潛能,注重幼兒的再創造,讓他們通過參與創造活動來展示創新才能,體驗創新的快樂,萌發強烈的創新欲望。讓幼兒在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和寬松、民主、活躍的環境和氛圍中,真正激發幼兒主動參與創新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發展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人格。如,我們在洗水池旁開設了一個“創作園地”,這樣可激發幼兒創造動機和興趣,此外我們平時還引導幼兒進行環境布置,以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教室內的作品以及走廊要盡可能以孩子的作品為主要內容,這樣可以起到激發幼兒創新熱情的作用。
此外我們還開辟植物角、開辟蔬菜園、設置金魚缸、游泳池、沙池等,創設大量的其它科技環境,讓幼兒在玩耍中再發現、再認知、再創造,不斷獲取粗淺的科學知識。在活動中如孩子用橡皮泥捏成各種動物造型,雖然從成人的眼光看來,這些作品不夠成熟,但孩子在這過程中充滿著想象,充滿著創意,充滿著激情,他們嘗試著自己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教師應鼓勵孩子,要用贊揚的語言描述孩子的活動過程,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受感染,受啟發,把自己當成一個小發明家、小創造家,融入活動中,使想象的翅膀張開,這樣大大激發了他們的創新熱情。
(四)、開拓視野,捕捉創新火花
想象是創新之母,沒有想象能力就沒有創新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可運用組合法,培養孩子創新。如運用瓶瓶罐罐通過不同的組合,變換多種造型,創造出一種新事物。同樣是一套積木,教師要求幼兒每次組合新的不同建筑。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到了通過不同的組合能創造出新的“產品”的樂趣。
在活動中供給幼兒游戲的材料應是半成品的,這對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上卓有成效的,半成品的游戲材料能激發幼兒創新靈感,能重新去組合,拼裝新物體,可供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創新的空間余地較大,并能做到“一物多用,以物代物”,不斷激發出靈感,閃現創新的火花,從而使幼兒敢于創新、樂于創新。而且,在教師與幼兒的交往活動中,教師要以平等的合作者與參與者的身份參與活動這能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在平等、和諧的氣氛中,幼兒會對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
總的來說,由于游戲是一種典型的創造性活動,兒童既是至高無上的“國王”,又是虔誠無比“臣民”。于是,游戲構成了兒童的人生實驗室,從中培植人生觀念,萌芽人生價值。游戲對于兒童,如同藝術對于成人,不僅僅是對美的追求,更是人生價值的升華。因此,教師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與教育觀,正確對待幼兒游戲中的創造表現,從而把握好游戲這一幼兒創新教育的“天賜良機”。
【幼兒創新教育的天賜良機】相關文章:
下一篇:表演游戲的指導策略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