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課改”推廣至今,許多新的觀念正在充實著我們的頭腦,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逐漸成為了老師設計、開展活動的依據。《綱要》指出:尊重幼兒,相信幼兒,促進幼兒主動性學習;讓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富有個性的發展。音樂教育作為幼兒得以和諧發展、健康成長的一種重要途徑,如何激發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培養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主動性,是我們正在不斷探索的內容,也是挖掘、發現、發展幼兒潛在的音樂素質和能力的重要手段。作為一名普通的幼兒教師,我在實踐的過程中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感想,愿意和大家共同探討:
一、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幼兒的主動性學習
我曾觀摩過許多的音樂活動,但這些活動大多都是由教師預先設計好,幼兒只要跟著教師的指揮、思路“走”就可以了,表面上看起來這樣的活動似乎幼兒很感興趣,也似乎滿足了他們的需求,然而,從幼兒發展的角度來看卻是不合理的,因為幼兒僅僅是在被動地接觸音樂、硬性地感受音樂,久而久之,他們對音樂的興趣也就消失了,這是多么可怕的事!《綱要》指出:“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我覺得,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前提,只有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和需求,才能使活動具有生命力,活動才會真正的屬于幼兒。
在一次散步活動中,我們班的幼兒發現了馬路上的汽車是各種各樣的,于是他們對車產生了興趣。由于幼兒年齡小,經驗不豐富,對汽車的了解僅僅只是停留在表面上,但他們想進一步了解的愿望卻非常的強烈,正好我的搭班老師自己有一輛車,于是,我就讓他們自己去發現汽車的秘密。在探索的過程中,孩子們對汽車喇叭發出的聲音產生了興趣,我及時抓住了幼兒這一興趣點,帶著他們來到了馬路邊,用錄音機錄下了各種各樣的汽車喇叭聲。然后,我根據幼兒的需要設計了音樂活動《小司機》,當孩子們聽到前兩天錄好的汽車喇叭聲的時候,興奮不已,各種各樣的汽車立刻在他們的腦海里閃現了出來,隨著歡快的音樂,孩子們投入的表現著,他們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外露,學習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激發。
二、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促進幼兒的主動性學習
《綱要》指出:“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與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我非常贊同這一觀點。我覺得環境包括很多方面,我們以往所說的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一般都是指在班級中、小集體、小范圍內,而且往往都是以老師創設的為主,這種情況在音樂活動中更為顯著。針對這種情況,我園對幼兒進行了調查分析,發現有許多的幼兒其實是非常愿意走出教室,他們面對陌生的老師絲毫沒有畏懼,還又唱又跳的把自己的本領毫不吝嗇的展現給大家,全園性音樂大活動——“開心娃娃”劇場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了。我們本著“重在參與”的原則,每月堅持搞一次、并且全園上下總動員,就連托班的小朋友也無一例外。每一次活動都圍繞同一個主題,各年齡段、各個班級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與主題相關的內容,運用多種的音樂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在多次的開展過程中我們發現:幼兒的參與積極性越來越高,表現欲望越來越強,參與的熱情也越來越高了,無論是什么角色他們都能積極、投入的表演。另外,我們還充分挖掘、利用了社區資源、家長資源和社會資源,讓他們也來積極參與觀摩、策劃甚至表演,孩子們看著自己的爸爸媽媽也上臺表演了,他們就更起勁兒了。“開心娃娃”劇場的開展,為幼兒搭設了一個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孩子就是主人,就是天使,他們在用心聆聽音樂,用情表現音樂,
三、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促進幼兒的主動性學習
我覺得,音樂活動是幼兒最樂于參與的活動,作為老師應當和幼兒一樣,把它當作一種美的享受,蹲下身來,用心與幼兒溝通,要與幼兒融為一體,這樣才能了解幼兒對音樂的真實感受,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主動參與性。但是許多老師認為,上課就要有上課的樣子,老師就是老師,學生就是學生,上課與學生嘻嘻哈哈成何體統!我個人認為,21世紀的教師應當重新審視自己,要舍得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要學會傾聽幼兒的感受、問題、意見,借助理解、支持、寬容、激勵的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技巧來點燃幼兒的學習火花,主動、積極地參與幼兒的活動;增加與幼兒互動的機會,融入幼兒的活動,成為幼兒的玩伴、朋友,和幼兒共同游戲、探索、操作。
在音樂活動“什么動物出來玩?”中,由于幼兒初次嘗試改編歌曲,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們顯得娓娓縮縮,不敢大膽表現,就算唱出來了,聲音也是非常的細小,看到這種情形,我并沒有批評他們,而是順手也拿了一個動物頭飾,在一旁大聲地唱了起來,孩子們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到了我身上,“吳老師,你唱得真好聽!”“老師,你也會編呀!”“老師你給我們表演一個吧!”……大家七嘴八舌地說著,“行!但是,我表演好了以后就該輪到你們嘍!咱們來比一比,看誰表演的最棒!”我爽快地答應了,同時對他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賽開始了,孩子們一個一個踴躍極了,爭先恐后地舉著手,誰都不示弱,好象真的要分出一個勝負來似的。而坐在孩子中間的我,已經儼然沒有了老師的威嚴,和他們一起又喝彩又鼓掌,看到精彩的表演還和他們抱成了一團兒,又是摟又是親。就在這歡聲笑語中,活動結束了。
四、尊重幼兒,注重個性發展
我覺得,每個幼兒都有他與生俱來的多樣化的表達、表現方式,教師的責任就是尊重每個幼兒的獨特才能,為他們創設最適宜、多樣化的表達表現的空間。在音樂活動《母雞帶小雞》中,我扮演了母雞的角色,而幼兒則是小雞的角色,幾遍游戲后,我就請幼兒來擔任母雞的角色,但他們很快就發現了問題,可愛的匯匯第一個站了起來:“吳老師,男孩子怎么可以做母雞呢!女的才是母雞,男的應該是公!雞!”其他男孩也都呼應起來,一旁的卿卿也不甘示弱:“都當母雞公雞了,那誰來當小雞呀!!”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大家七嘴八舌的爭論著,最后大家一致決定:讓個子小的幼兒當小雞,其他的幼兒就當母雞和公雞。音樂再一次在教室里響起,孩子們仿佛成了真正的小雞、母雞和公雞,他們在音樂聲中翩翩起舞,時不時還發出幾聲好聽的雞叫“嘰嘰嘰嘰……”“咯咯嗒,咯咯嗒……”
“喔喔喔……”
以上是我在開展音樂活動中的幾點感受和體會。幼兒只有擁有了參與活動的主動性,才能感受美妙的旋律,才會對音樂充滿激情,才能更自由的翱翔與音樂的世界……這些都離不開我們的不懈努力,以后我們將繼續探索,在實踐中不斷成長。
【淺談如何在音樂活動培養幼兒的主動性】相關文章:
上一篇:音樂常規教學的幾點感受
下一篇:音樂教育要激發情感動力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