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些年以來,有很多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唱歌教學,一直好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幼兒記住歌詞,讓幼兒一句一句地按老師的要求學唱,輕重強弱和快慢全聽老師的,能完整、連貫、有表情地演唱,教師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樣的教學過程既忽視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又忽視了幼兒的創造表現,因而有必要對此進行改革。要搞好幼兒園的唱歌教學,首先必須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與理解水平的歌曲教材,同時還需要教師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激發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作為教師,應提供給幼兒發展這種潛在能力的機會和條件。因此,我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唱歌教學的。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喚起孩子們的興趣是調動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重要的前提。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指出:“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進取精神,應該為幼兒創設情景,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在進行唱歌教學時,我借用美術、舞蹈、游戲、故事等表現形式,生動直觀地把歌曲內容表現出來,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小烏鴉愛媽媽》是一首優美的、教育性很強的歌曲。我根據音樂的性質,設計了一個舞蹈,舞蹈形象地表現了小烏鴉不吵鬧、不玩耍、急急忙忙趕回家照顧媽媽的情景。表演中我邊唱邊跳,讓幼兒通過觀看、欣賞,產生了要表現小烏鴉,要學唱歌曲的強烈愿望。
二、運用多種形式,訓練歌曲節奏。
歌曲具有音樂作品的全部特點,是通過旋律、節奏、力度、速度等多種特性組成的。但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節奏,而不是旋律。節奏可以脫離旋律而存在;旋律則不可能脫離節奏,所以節奏是音樂的生命,從節奏入手對幼兒進行唱歌教學,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教學中,我把這一環節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驟:運用兒歌訓練幼兒的節奏感。
兒歌節奏鮮明,富有韻律,很接近歌曲。在每次新授歌曲、出現新的節奏之前,我就為歌曲節奏難點配上一個瑯瑯上口的兒歌,使幼兒通過朗讀兒歌掌握節奏。例如:歌曲《合攏放開》里出現了多個切分節奏,是幼兒較難掌握的。我就對幼兒進行《掛燈籠》兒歌的節奏訓練。教師有目的地訓練,幼兒生動活潑、饒有興趣地朗讀,既提高了學習興趣,又有助于發展音樂節奏感。
第二步驟:運用身體動作,訓練歌曲節奏。
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也就是幼兒在無音樂、無伴奏的情況下,把自己對節奏的感受和理解用優美的動作表示出來,而不是教師一招一式地教,但教師要啟發、引導、循序漸進地幫助幼兒用自己的動作來解釋節奏,表達對節奏的認識。
比如,在幼兒熟練掌握用手拍打的動作以后,教師要對幼兒提出更高的要求。請幼兒用跺腳、拍腿、拍肩等動作代替拍手,訓練幾次后,再鼓勵幼兒創造性地創編其它能力和遷移能力。
第三步驟:運用歌詞,訓練歌曲節奏。
一首歌曲中的歌詞,實際上是一首好聽的兒歌。幼兒在掌握歌曲節奏后,教師出示歌詞,要求幼兒自己將歌詞填入節奏。這是節奏與歌詞的同步訓練,幼兒運用已掌握的節奏,成功地將歌詞填入,他們會滿足于自己的勞動,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啟發引導,使幼兒掌握演唱技巧。
幼兒缺乏音樂知識和演唱技巧,高興時往往用力喊叫,破壞了音樂的美感。因此必須指導幼兒處理好歌曲的快慢、強弱、連貫與跳躍的變化。如:表達高興時要唱得歡快、活潑;抒情時則要連貫、柔和;表達悲傷時則要緩慢、低沉。例如,我教幼兒演唱《小馬》這首歌曲時,啟發幼兒通過自己的感受,尋找處理這首歌的方法。第一、二段前部分表現小馬很開心地跟著爸爸媽媽去玩耍、吃草的情景,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演唱?(歡快、活躍。)后部分小馬摔了一跤時,應該用什么聲調來演唱?(緩慢、傷心的聲音。)
四、運用已有知識,鼓勵幼兒大膽進行創編。
幼兒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運用已有知識,創編簡單歌詞,能給幼兒更多的主動學習、積極探索和勇于創造的機會,這無疑對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學習信心,發展幼兒的創造能力大有好處。如在進行創編活動《兩只老虎》的教學中,我啟發幼兒根據原有作品的曲調創編一首新的歌曲內容。這首歌曲原內容是:兩只老虎,兩只老虎,跑得快,一只沒有耳朵,一只沒有嘴巴,真奇怪。為了便于幼兒創編,也可把創編活動分為二個步驟。
第一步驟:運用直觀教具木偶、貼絨等為幼兒學會創編創造條件。
如:教師出示兩只貼絨小兔,請幼兒觀察它們在干什么?(一只在拔蘿卜,一只在采蘑菇)啟發幼兒能不能把老虎改為小兔?兩只小兔,兩只小兔,真可愛,一只在拔蘿卜,一只在采蘑菇,真勤快。這是運用直觀形象進行創編。
第二步驟:憑借想象、記憶進行創編。
教師將幼兒分成幾個小組,每組幼兒自己商量創編新的歌曲內容。如:兩只小熊,兩頭大象等等,啟發幼兒邊編邊唱。最后,每組幼兒上臺表演,大聲地唱出自己的創編作品,這樣既激發了幼兒的表現欲望,又提高了幼兒創造的積極性。
【如何進行唱歌教學】相關文章:
上一篇:淺談教師在美術教育活動中的作用
下一篇:淺談音樂活動中興趣的培養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