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育的角度看,美術課程是一門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的課程。然而由于各種原因,目前人們對美術課程的重視還遠遠沒有達到應有的程度。美術課在中小學幼兒園課程中,依然處于弱勢地位。認清這一點,有助于我們制定切合實際的美術課程標準。理想的美術課程應該盡量使每個孩子積極參與美術學習,并且促使每個孩子在各自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而不是制定一個所有孩子必須達到的硬性標準,并用一種統一的尺度來衡量孩子的發展水平。
新《綱要》的藝術領域方面,在強調幼兒教育的兒童化、整體化與生活化的同時,又敏銳地抓住了藝術的最根本的特點即美與創造,提出了“感受與創造并重”的藝術教育觀。正是基于這一認識,本園根據不同的年齡班,設置了不同的美術特色內容,如:小班的兒童畫,中班的線條裝飾畫,大班的國畫。不同的年級各自配備了特色老師。根據不同的特色內容和年齡段,學期初制定了相應的計劃和目標。并且每兩周進行一次特色會議,對于特色教學的進程和出現的問題進行交流,并根據實際情況對教育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
接下來,我便從“賞畫”“說畫”“展畫”三個方面說一說在美術教學中的點滴體會。
一、“賞畫”—美術教學中觀察力的培養
羅丹說過,“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可見,對于變幻莫測的大千世界的充分認識是從觀察開始的。尤其是美術學科,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更為重要。
“賞”并非表面的看看,而是深入的尋找美,觀察美。而賞的內容不僅僅是單純意義上的名畫,大自然更是一幅生動的畫卷,它的一草一木、星空浮云、泥沙海浪、飛禽走獸,甚至鍋碗瓢盆等等,都是兒童觀察和描繪的素材。啟發兒童用他們的眼睛、耳朵、手、鼻以及全身去感受、發現他們周圍事物的“形”與“色”,并由此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刺激他們從事繪畫表現的意欲。總之,繪畫教育中培養兒童的觀察力的過程也就是培養兒童觀察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過程,正確引導幼兒“賞”在繪畫教育中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
我們努力讓“賞畫”成為幼兒生活的一個習慣。戶外:賞大自然:秋天,秋天除了香飄萬里的桂花和絢麗多彩的菊花外,一串紅,雞冠花等都在競相開放。老師又帶孩子們來到戶外,感受更多花卉美麗的顏色和千姿百態的形狀;落葉飄飄,每次帶孩子到戶外散步,孩子們都愛撿地上的樹葉。“你看這片樹葉黃了”“我撿的樹葉是尖的”“我的樹葉上有一道一道的花紋”。有的孩子甚至舍不得把葉子藏在兜里舍不得丟掉。
園內:隨處可見的名畫長廊;孩子餐后散步,上下樓梯,都能隨處可見。在我們幼兒園的每個角落,只要你抬起頭,便能發現美的存在。
室內:教室里我們專門創設了這樣一個版塊,里面有名師大作,也有孩子的涂鴉作品,無論是大作還是涂鴉,我們都給予同樣的肯定和欣賞。這樣一個版塊我們稱為“經典畫框”畫框里的內容根據不同的主題定期更換,給孩子的眼睛注入新的亮點。如結合本主題秋天,重點欣賞了的農民畫家潘曉玲作品《秋》,由于幼兒有類似的生活經驗,他們的思路一下子打開了,有的畫田野的豐收、有的畫秋天的落葉。在這樣的創作活動中,孩子無拘無束全身心地投入到創作之中,他們的想象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孩子們的作品變得更有個性。
繪畫活動中,觀察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兒童在繪畫創作中“言之有物”,是為幼兒表現美創作美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說畫”—美術教學中語言工具的運用
“說畫”是指用語言來表達繪畫內容。所謂的“說畫”教學是在美術教學中教師運用語言工具啟迪思維,激發創作欲望;幼兒“說畫”能加深對繪畫的理解,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
畫前“說畫”
【創造美的天地,放飛個性之夢】相關文章:
上一篇:律動教學對幼兒健康情緒培養的實踐
下一篇:高高興興學舞蹈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