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是陶冶幼兒情操,發展幼兒心智,培養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一把金鑰匙。藝術教育在整個幼兒教育中,對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特殊意義。我園以“培養完整兒童,發展藝術特長”為宗旨,遵循兒童藝術發展的客觀規律,以注重“感受、表現、創造”的園本藝術課程構建為基點,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藝術特色化路子,通過教育科研與教學教研相結合,由音樂、美術學科組為龍頭開展備課說課、滾動式開課、優質課評選、藝術生成案例觀摩與研討等多種形式的教科研活動,層層推進教學方法,挖掘藝術教學的多種途徑和策略,多通道發展幼兒藝術潛能,培養幼兒藝術特長。同時通過藝術活動為媒介,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發展。
一、課程目標設置
目標一:注重培養對藝術活動的興趣,通過藝術活動激發情趣,體驗審美感,體現成
就感。
要求:
1、在內容的選擇上,選擇符合幼兒生活經驗、幼兒年齡特點和天性的作品,體現生活化、童趣化,挖掘生活中的人、事、物,從中豐富感性經驗和審美情感,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
2、手段上注重激趣,采用形象有表征及游戲化的手段,把藝術活動設計成一種有趣的游戲活動,喚起幼兒表現的欲望和情感,引導幼兒體驗、想象和創造。
目標二:注重創設寬松愉悅的環境,讓幼兒充分自如地表達、表現,培養活潑開朗、
大膽主動、自信果敢的個性品質。
要求:
1、在教室環境上,讓幼兒參與到環境創設中來,成為環境的主人,用自己的藝術作品來布置教室,從中也培養幼兒愛美、裝點生活中的美的情趣。
2、心理環境上,教師的教育理念重在引導幼兒樂于表現、創造,對幼兒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幅作品無論好壞都加以贊賞,加以肯定。使每一個幼兒都樂意在藝術活動中表現,無拘無束的參與藝術活動,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大膽活潑、自信果敢地展現自己的個性,為塑造健全人格作鋪墊。
目標三:注重通過藝術活動,發展幼兒創新能力。
要求:
1、給幼兒創造一個發展創新能力的機會,引導幼兒在創新過程中感悟、創新,從而使藝術活動轉變成兒童內在精神的創造性顯現。
2、給幼兒一定的自主權和自由度,擅用鼓勵性激勵和引導性啟發,注重活動的過程,著重培養幼兒創新能力和重新建構能力。
二、課程構建特色
系統性:根據不同階段幼兒的年齡特點,構建小小班——大班一系列完整的課程體系,包括由課程總目標——課程目標、層級發展目標——月目標,具體內容安排,環環相扣,層次性、遞進性很強。
實踐性:園本課程的構建與我們實踐的教研活動、教學活動緊密結全,課程內容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建構形成的。且每年通過實踐進行一輪一輪的修改,老師們都是課程的實踐者、參與者、構建者,因此,教師對課程也最有發言權,使得課程緊密聯系日常教學實踐。
操作性:園本課程為教師們的藝術教育作了明確的指導,又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從教材的編配、磁帶的錄制、教學活動的設計、圖片的制作上都比較完善,便于教師們實踐操作。
整合性:發揮藝術整合教育功能,探索藝術同構途徑,使文學、美術、音樂能夠有機兼容,相互滲透,多通道挖掘藝術教育資源,豐富藝術課程的內涵。
生成性:結合市級課題《幼兒園藝術課程生成性的探求》這一課題研究,構建開放的、動態的園本課程,使藝術課程的生長成為幼兒成長的追隨點。開展原發性藝術生成活動和繼發性藝術生成活動。從中把握預設和生成相契機以及教學目標、過程的調整策略,從而根據幼兒的需要確定課程延伸,緊密結合幼兒的發展階段合理落實教育目標。
三、教學途徑與組織形式
專門性的藝術教學活動和滲透性的藝術教育活動相結合,在課程安排上上午為主題活動,下午為藝術活動。
專門性的藝術活動組織形式有集體活動、分組活動和個別活動,體現分科與綜合相結合,如文學與音樂、美術綜合、音樂與美術、文學活動綜合。滲透性藝術教育活動則在日常游戲、生活及其他教育活動中體現,形式較為靈活多樣,綜合不追求形式的拼盤,而是根據目標要求和需要,將各方面內容有機結合,調動幼兒情感、感官、思維、想象多方面因素,從而也使教育效果更佳。
滲透性活動,即隱性課程,包括環境、氛圍、創設,對幼兒自發藝術活動引導等。例如,校園音響根據幼兒一日環節進餐、戶外活動、午睡、起床播放相應性質的音樂,班級經常播放錄音故事,班級開設小喇叭廣播、每周五小舞臺展示活動,要求在家準備節目,班級上輪流表演等。每學年舉行藝術節系列活動、幼兒才藝比賽、幼兒興趣小組匯報演出等等,這些都為幼兒的發展搭建一個個平臺,幼兒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弘揚,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進一步拓展。
四、教育策略
情緒感染:即在審美活動中,教師以自己的情緒感染幼兒,引起興趣,激活情感。如:教師對作品表示出喜愛之情,或在描述、講解過程中,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并溢于言表,傳達自己的情感體驗,喚起幼兒的情感共鳴,激起的情感投入,推動審美感知和想象等活動的開展。
多通道感受、理解:教師在審美活動中,引導幼兒運用聽覺、視覺、觸摸覺、運動覺等多種感官,調動情感、思維、想象、動作、語言等多通道參與,反復品味,啟發聯想,促進理解。如音樂活動中引導幼兒聽聽音樂,看看圖片,做做動作,想想問題,說說感受等,以更好地幫助幼兒認識、把握作品所表現的意蘊。
多形式嘗試表現:教師為幼兒提供多種嘗試、表現的情境與條件,鼓勵嘗試、支持創造。如通過各種有趣的小游戲及角落活動、編構活動、表演會等途徑,鼓勵幼兒大膽地用繪畫、語言、歌舞、演奏等形式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與感受表現出來,并對幼兒的創造性表現給予支持與發揚,以不斷提高幼兒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環境熏陶:
教師創設、提供豐富的視聽環境,如根據需要在教室、走廊的墻面上布置一些與教育內容相應的工藝美術作品或幼兒繪畫作品;有目的選擇一些優秀的音樂、文學作品在日常生活中反復播放等等,這不僅可以傳遞給幼兒大量相關的美的信息和刺激,而且也使幼兒在充滿藝術美的氛圍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與熏陶。
【藝術教學特色】相關文章:
下一篇:讓孩子享受音樂的快樂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