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教育的影響下,許多家長和教師只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
忽視孩子行為能力的培養。絕大多數幼兒在被問及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應該謙讓、合作、幫助、有禮貌時幼兒都能作出肯定的回答,但在情境實驗和自然觀察中表現出良好的行為的卻非常少,這說明幼兒的認知與行為有嚴重的脫節現象。經過分析,我們認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兩點是直接涉及到我們的教育方式。
其一,是教師偏重言語指導。平時自己說的多,讓幼兒看的少,做的更少。很多教師以“成人”的眼光和要求來教授孩子,孩子們只是聽到要這樣做、要那樣做,不能這樣、不能那樣。孩子們究竟做了這些不該做的事以后后果會如何,他們不知道,也不了解。時間長了,也養成孩子做事依賴性強、凡事都要老師或家長先講,而我們只要照做就行了,更有的孩子時間長了,就把老師的話當成“老和尚念經”一般,“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了。如在孩子握筆時,有的教師一味地強調握筆要正確,不要太短,不要太長。那么究竟抓到什么位置才叫短,抓到什么位置會嫌長呢?不妨給孩子一支筆,如果他抓長了,那么力量就不會集中在筆尖上,因此也畫不出實實在在的線條來。如果他抓短了,那么手指頭就會先于筆尖而觸到紙,這樣也寫不出什么字來。這樣自然而然地他就會將筆抓到比較合適的地方。這不比言語教導起到的效果更好嗎?
其二,是措施存在著即時性。缺乏系統性、持久性措施,往往只是產生暫時效應,不能使孩子真正從情感體驗、意志出發來理解行為。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談到的教師的要求和交代不明確、不具體。所有的要求只是一時性的,今天重視這個了,明天又注重那個了,時間一長發現哪個要求都提過,但具體落實的效果怎樣,孩子受到啟發和教育了嗎?如培養孩子正確的坐姿,有的老師在第一天交代了身體、腿、腳、頭、眼睛要怎樣;第二天就只關注身體和腿、腳了;到了第三天也許就會只關注小腳了,而眼睛看的方向、身體的彎直、腿的擺放就都忘記了提醒和交代。我們面對的是低幼兒,平時的一日生活行為要不斷提醒,長期要求,這樣孩子的注意力才會集中,要求才會到位,孩子的行為習慣也會好起來,才會變的持久。
那么,怎樣才能發展和培養孩子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呢?鑒于以上原因,我們依據幼兒行為習慣形成的實踐原則,寓行為培養于實踐活動之中。在實踐中不僅向幼兒傳遞社會認知、觀念、技能知識,更主要的是讓幼兒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激起幼兒強烈的行為動機,促進良好行為的培養。
一、通過榜樣示范幫助幼兒樹立遵守規范的意識
良好的行為必須在正確規范的引導下才能實現。我們運用榜樣示范、情景討論、觀察學習、認知沖突等訓練方法,引導幼兒學習規范,理解規范,幫助幼兒掌握具體的行為方式,明白什么情況下應該怎么做,該如何去做。如幼兒排隊時,常有爭搶現象,我們可以找一個做的好的幼兒做榜樣。為什么我們今天要學習他,他是怎么排隊的?他排隊的時候身體是怎么樣的?有沒有推搡他人?嘴巴有沒有說話?等小朋友明白了以后,他們就會知道下次排隊應該怎么做。同時我們讓幼兒明白這個規范是對每個人行為的約束,每個人在活動中必須按規范行事。
二、開展多種活動培養幼兒良好行為
1、教育活動中的行為實踐。幼兒園的各科教育中幾乎都隱含著、行為教育因素。我們充分挖掘,精心設計,將行為實踐作為教育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如:音樂課上組織《勤快人和懶惰人》的教學時,為了引導幼兒理解勤快人愛勞動,可以開展“我來幫小朋友擦桌椅”和“我幫幼兒園揀垃圾”活動。在活動中幼兒不僅學到了勞動技能,感受到勞動的快樂,更體會到團結合作的力量,使他們在認知、情感、行為三方面達到了統一。
2、游戲活動中的實踐。游戲中幼兒在與同伴交往,與材料交互作用過程中需要控制自己的行為,尤其是角色游戲。在幼兒扮演角色的過程中要實現角色轉換,進入他人角色并體驗他人情感和經驗。如我們指導幼兒將游戲中對角色的禮貌要求遷移到晨間入園、課間交往、家庭生活中,鼓勵幼兒時時刻刻這樣做,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習得講禮貌的良好行為規范。
3、生活活動中的行為實踐。首先要制定生活活動規則,然后再指導幼兒行為實踐。如在洗手環節中,我們要求幼兒按先后次序排隊洗手,使用自己的毛巾,不大聲吵鬧,節約用水。但我們發現幼兒對節約用水不能正確理解,常常有水龍頭滴水的現象。為此,我們組織幼兒做實驗,讓幼兒把杯子放在未關緊的水龍頭下,讓水一滴一滴滴滿杯子,通過實踐活動使幼兒認識到節約用水應從不起眼的一滴水做起。
三、重視行為評價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的整個心理發展和認知水平都處于較低的發展階段,成人和外界對他們言行態度直接影響著他們的行為。為此我們可以根據幼兒心理,積極開展激勵性行為評價活動,強化幼兒行為。
1、開展好孩子宣傳活動。這是教師對幼兒行為評價的一種方式。每個晨間活動結束后,通過教師通報,以贊揚、鼓勵的話語,講述激情的方式能使幼兒獲得愉快、自豪、自強的情感體驗,起到情感促認知,情感促行為的作用。
2、開展小星星獎勵活動。這是教師評價、幼兒互相評價、自我評價相結合的一種形式。我們可以根據班上每個幼兒各方面的行為發展情況,每周為其制訂不同的行為發展目標。幼兒在本周活動中通過努力達到目標或在某一活動中表現突出就可獎一枚小星星以激發幼兒的上進心,而強烈的上進心,又為幼兒的行為發展提供了持續的動力。
以上是我對幼兒行為習慣培養的一點體會,重在平時,重在實踐活動中去發展和鍛煉幼兒,幼兒才能取得長足的進步!
【寓行為培養于生活實踐】相關文章:
上一篇:從我做起,培養幼兒禮儀意識
下一篇: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培養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