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爸爸媽媽送寶貝進幼兒園之后,心里卻還牽掛著:寶貝在幼兒園還適應嗎?會開心嗎?小朋友之間有沒有發生打鬧?受傷了、磕著了、摔倒了沒?
身為家長,關于寶貝在幼兒園的安全,恐怕是除學習之外考慮最多的問題了,爸爸媽媽不妨利用雙休日給寶貝補上一堂幼兒園安全教育課,畢竟上幼兒園(包括以后上小學)是需要寶貝獨自去面對的挑戰。
Lesson 1:守秩序才是好孩子
幼兒園的空場地是孩子們上戶外課和活動的場所,大多會建一些游樂設施,像滑梯、秋千、攀登架等,這也是孩子進園后最喜歡去的地方。
要知道園方和老師們同樣不希望看到孩子們在園內發生意外,他們也為此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定期檢查游樂設施的連接處是否牢固,有無斷裂、木刺,繩索是否松動,而孩子們在活動時通常也會有老師在旁照看。那么,爸爸媽媽要教孩子什么呢?最為關鍵的,恐怕是遵守秩序了。
這堂課可以在小區的兒童樂園進行,告訴你的孩子――
1. 有爸媽或者老師在旁邊的時候,才可以去爬攀登架,玩滑滑梯。
2. 在爸媽或老師的指導下玩游戲。無論玩什么游戲都要講個“先來后到”,先到的小朋友先玩。
3. 不管是在幼兒園,還是其他地方,要和小朋友和睦相處,不爭不搶。萬一發生爭執要學會協商,甚至退讓,“那我等一會兒玩吧!”如果受到“欺負”,哭和告狀解決不了問題,還是轉移方向,換別的項目玩吧!
4. 我們要勇敢,但危險的動作如從高處跳下,一定不要做。
5. 教孩子認識常見的“安全標志”――警示標記、危險提示符號(文字),如“禁跑”“禁止往上爬”等。(配一些標志圖)
Lesson 2:腳步慢一點、嗓門輕一點
幼兒園的建筑內部可以分為教室和公共走道兩大部分,孩子們在教室里有老師“管”,出了教室門就不一樣了,特別是下課后上洗手間,以及放學著急回家的時候,心急的小朋友跑得尤其快,跌倒就難免了,怎么辦呢?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做做小游戲吧――
模擬游戲――《下課了》
玩法:
1.選在孩子下樓之前的半小時玩這個游戲,先由媽媽當“老師”,孩子坐在小凳子上“聽課”,媽媽帶孩子唱《放學歌》――
下課鈴聲響,依次出課堂。
走廊慢慢走,有序不爭搶。
樓梯靠右行,不鬧不推搡。
運動要適量,上課精神旺。
安全記心上,時時不能忘。
唱完
兒歌后,媽媽宣布“下課!小朋友放學咯”,并且提醒孩子:“記住剛剛我們
兒歌里唱的喲,其他班級還在上課,小朋友樓道里不要叫喊,說話要輕一點,上洗手間和下樓的時候要慢慢走,知道了嗎?”孩子回答:“知道了!”……
2.角色互換。換孩子當“老師”,媽媽做“小朋友”,“小老師”要像剛才“大老師”那樣提醒小朋友下課和放學后要注意的兩大要點――腳步慢一點、嗓門輕一點。“小朋友”(媽媽)正確地給“老師”(孩子)做示范,不奔不跑不喧嘩。
3.兩輪過后,媽媽帶孩子下樓,提醒孩子,要像剛才下課游戲中那樣放慢腳步、不吵不鬧。
Tips:小心小東西!
提醒寶貝在幼兒園要守規則的同時,爸爸媽媽們也需要特別留意一下小細節,比如:每天上學前和放學后,檢查寶貝衣服口袋里是不是藏著彈珠、紐扣電池、玩具部件、別針等小物件,這些東西雖小,卻可能帶來大麻煩。
Lesson 3:安安心心吃飯
午餐前后是孩子發生燙傷意外的多發時間段。因為進餐時間,老師不可能照顧到每個孩子,爸爸媽媽就要及早幫助孩子養成按時、專心吃飯的好習慣,還要學會避免受傷的技巧。建議家中的每一餐都要“做規矩”――
規矩1:守時、獨立
按時進餐,過時不候。道理很簡單,幼兒園的午餐和下午點心時間都是固定的,老師不可能追著小朋友喂飯。
規矩2:吃飯要專心
吃飯的時候不玩手機、不看電視,飯菜含在口里不說笑、哭鬧,以防止食物嗆入氣管。
規矩3:餐具不能搶
吃飯時不跟大人或者小朋友爭搶筷子、小勺。無論什么情況下,都不能把筷子、小勺含在嘴巴里面。
規矩4:喝水要防燙
喝湯、吃粥之前要先涼一涼、吹一吹,等不燙了才喝,喝水也一樣哦。
規矩5:熱源要遠離
紅色的熱水龍頭不能碰,冒熱氣的湯桶、熱水桶都要離得遠一點。
Lesson 4:這些部位不能讓人碰
今年接連發生的校園性侵案,暴露的不僅僅是法制觀念的缺失,更體現了性侵預防和幼童自我保護意識不足的問題。比如:北京昌平區回龍觀一幼兒園6歲女童被幼兒園門衛反復多次觸摸下身,導致陰道嚴重發炎,住院接受治療。“反復”、“多次”,多么觸目驚心的字眼,足以使人警醒。
性侵以防范為主,不同年齡的孩子,如何加強防范和保護意識呢?目前比較官方的觀點是:
*4歲以前,主要是滿足孩子對他人的身體的好奇心和對身體的認識,不必太過強調保護的教育。
*對于4歲以上的孩子,父母要教孩子認識身體的隱私部位,要告訴孩子生殖器官是每個人的隱私,不可以隨便說,更不能隨便讓人看、讓人摸。女孩身體的隱私部位除了生殖器官之外,還有胸部。
爸爸媽媽可以這么做――
讓孩子在一張紙上畫出男孩和女孩,然后讓孩子用紅筆標記出男孩和女孩身體的隱私部位,即“不可以讓他人隨意看和隨便摸的,自己也不可以隨便去看和摸他人的這些部位”。
如果孩子不知道或者標錯了,媽媽要手把手地將正確的部位標記出來,讓孩子記住。當孩子可以正確標記之后,媽媽要告訴他/她:“如果有人要看或摸你的這些隱私部位,你要說‘不可以’,還要把這件事情告訴爸爸媽媽或老師。”
鏈接:幼童性侵害
性侵害主要有身體接觸和非身體接觸兩種。身體接觸的性侵害有強奸,有強迫孩子摸弄犯罪嫌疑人的生殖器等;非身體接觸的性侵,有強迫孩子看嫌犯手淫,強迫孩子自己手淫,強迫或誘導孩子拍攝裸體照片,對孩子講非常下流的話,等等。
Lesson 5:學會拒絕陌生人
近年來,幼兒園的安保措施有了加強,孩子在園內接觸到陌生人的概率很小,但是外出集體活動或者放學的時候,不排除有掉隊、走失甚至遭遇意外(被抱走)的可能。爸爸媽媽能做些什么呢?現在有不少幼兒園都成立了家委會,各班也會建QQ群或者微信群,家長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與老師保持密切聯系,以便及時獲取信息、提出幼兒園安全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平時,爸爸媽媽還需要多給孩子敲敲警鐘――
*無論什么情況下,哪怕不認識的人用好吃的好玩的東西引誘,都不要吃、不要碰,堅決不跟陌生人走。
*萬一發生意外,要勇敢機智地大聲呼救,特別是向穿制服的警察、協警叔叔或阿姨求救。
*求助時要清楚地說出自己的姓名、家長的姓名、聯系電話和家庭住址,以及自己是怎么個狀況(和小朋友走散了,或者被**人強行帶到這里)。
最后想說的是,我們給孩子上“安全課”傳授安全常識,屬于積極的防御措施,而不是給孩子施加壓力,讓他覺得“我要去的幼兒園,是一個危險的地方”。因此,請把各種莫名的擔心收起來,微笑著傳授孩子實用的方法。
【給寶貝補一堂幼兒園安全課】相關文章:
• 游戲在幼兒園安全教育中的作用
• 農村幼兒園安全教育的問題與對策
• 淺談幼兒園的安全教育與管理
• 談幼兒園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 幼兒園需要合理的安全機制
• 幼兒園教育與安全工作探析
• 農村民辦幼兒園安全問題研究
• 來自幼兒園安全管理的挑戰
• 幼兒園安全管理案例分析及對策
• 幼兒園安全教育的策略性研究
• 幼兒園小班戶外活動安全教育的策略
• 淺談幼兒園安全事件的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