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靈巧的餐具》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美術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能呈現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賞別人的作品,體驗想象創造各種圖像的快樂,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靈巧的餐具》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體驗想象創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能呈現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活動過程:
一、引題
1、教師: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東西。
2、出示餐具:這是什么呀?它能用來干什么呢?(燒菜)
3、教師啟發引導:今天我們要一起來畫一畫餐具,應該怎么畫?
二、了解餐具的基本構造
1、整體觀察
教師:你看到的餐具是什么樣子的?分為幾個部分?
(手柄、連接處、鏟子)
2.局部觀察
教師:出示一把餐具,引導幼兒局部觀察。
提問:這把鏟子的手柄部分是怎樣的?可以用什么形狀來畫出來?
鏈接處是怎么樣的?可以用什么形狀來畫出來?
鏟面是怎么樣的?可以用什么形狀來畫出來?
三、教師局部示范
1、教師選取一個餐具與幼兒一起互動觀察,提問:你們看這個手柄上面是什么樣的?什么形狀?有什么線條?
2、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把餐具的手柄比較形象的刻畫下來。
3.繼續選擇幼兒感興趣的部分進行示范作畫。提示:你們覺得那個地方最難畫?(教師根據幼兒的思路,以邊互動觀察邊作畫的形式進行示范)
四、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1、提出寫意的要求:你們要細致觀察,把你們看到的餐具用跟中線條、形狀畫出來,在作畫時要注意構圖,盡量畫的大一點,然后又請你用喜歡的顏色把背景裝飾起來。
2、教師個別指導示范,提醒幼兒要畫出局部特征,在背景的裝飾上要大膽用色,涂色均勻飽滿。
五、互動評價
1、隨機發現幼兒有創意的作品,進行點評。
2、自由評論。
教師:你喜歡哪個煎雞蛋呢?為什么呢?
活動反思與意見
此次活動,我是通過在觀察、感知餐具,了解餐具結構特征的基礎上,大膽地把自己看到的餐具的描繪下來,能表現餐具的局部特征,并用喜歡的色彩裝飾背景。在看看、想想、畫畫的過程中,發展觀察力和表現力。樂于觀察,積極探索,萌發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由于沒有寫意教學的經驗,導致兩個環節之間的等待時間過長,是孩子們最后呈現的畫面不是很了理想。我一直在摸索中前進。
在引導孩子大班的作畫上,孩子們在第一輪的創作中,還是能比較理想的完成的,而且有個別孩子畫的非常的好,基本上做到我的要求,跟實物畫的越像越好。
在環節的設計上,我設計兩次的操作,第一次畫實物,第二次給餐具設計漂亮的桌布。
在幼兒作畫的過程中,孩子們的情緒還是比較的高的,基本上每個幼兒都能完成創作!
小百科:餐具指用餐時直接接觸食物的非可食性工具,用于輔助食物分發或攝取食物的器皿和用具。目前市場上還出現了許多一次性的餐具,這種餐具對環境不好;也有一些可降解材料制作的餐具。
【幼兒園大班教案《靈巧的餐具》含反思】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大班教案《夸張的非洲畫臉》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