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旋轉的彩色陀螺》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探索學習彩色陀螺的制作方法,觀察陀螺旋轉時色彩的變化,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科學《旋轉的彩色陀螺》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觀察陀螺旋轉時色彩的變化。
2、探索學習彩色陀螺的制作方法。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彩色陀螺。
2、 火柴棒、大頭針、較硬的圓形紙。
3、 在科學區(qū)提供陀螺供幼兒探索、游戲。
活動過程:
1、 欣賞彩色陀螺。
——師幼共同觀察陀螺玩具,引導幼兒發(fā)現陀螺的圖案和色彩。
——幼兒分組玩陀螺,感受陀螺旋轉時色彩的變化。
2、 討論制作方法。
——討論:有趣的陀螺怎么做呢?
——師幼共同總結制作步驟。
3、 設計制作。
——啟發(fā)幼兒運用七種顏色大膽地進行裝飾,畫出各種不同的圖案。
——要求幼兒涂色均勻、鮮艷。
4、 陀螺旋轉比賽。
——幼兒轉動陀螺,啟發(fā)幼兒思考:為什么靜止時能看到七彩色,一轉動就看不見了呢?
——引導幼兒比較不同的陀螺旋轉時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啟發(fā)幼兒思考方形陀螺會不會轉,鼓勵幼兒有機會到科學區(qū)中繼續(xù)探索。
活動反思:
陀螺玩具貌似普通,顏色不算漂亮,外表沒有電動玩具有吸引力。可是他憑什么能流傳至今呢?一直是小朋友心愛的伙伴。到底陀螺玩具藏著什么秘密,讓孩子們越玩越留戀?我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不停地變換角度實踐與思考,挖掘著陀螺玩具豐富的內涵。我們也一同分享著我們共同擁有的快樂與幸福。當我第一次出示陀螺,孩子們不以為然,我請他們說說第一眼看見陀螺的感覺。“很小、普通、平凡、不漂亮”是陀螺的代名詞。“對,普通的陀螺也有他的用途。就是……”我捏緊了陀螺的把柄,用力一轉,放手,陀螺自己一個人在桌子上旋轉起來,轉呀轉呀,速度減慢,最后停了下來。<快思老師.教案網出處>“陀螺有什么用?”“能轉起來。”“陀螺旋轉的秘密有很多,需要小朋友仔細看。這回,看誰的眼睛跟孫悟空一樣?”孩子們的情緒逐漸高漲,此刻興致勃勃地觀看起來。我請了幾個小朋友來玩陀螺,陀螺在小朋友的手中千變萬化。有的轉速較快,有的轉速較慢,快速飛轉的片刻就摔倒在地,慢性子的不急不慢忽忽悠悠的,仿佛玩的心滿意足才罷手……小朋友的心情也隨著陀螺的變化而變化著,平靜的引子,跌宕起伏的高潮,余猶未盡的曲終人和……“老師,陀螺轉起來沒有顏色了?”“老師,陀螺有的轉的快有的轉的慢?”“老師,XX轉的時間很長,XX轉的時間很短。”你們發(fā)現了這么多的秘密,想想這究竟為什么呢?自己討論商量,能否找到答案?于是孩子們小鳥蜜蜂似的喳喳喳喳起來。
此刻,孩子們都成了研究專家,有的拿著陀螺轉呀轉,有的邊商量邊玩……望著這一切,我感觸頗深:別小瞧一件普通的東西,往往深藏著許許多多的可貴之處。
小百科:陀螺指的是繞一個支點高速轉動的剛體。陀螺是中國民間最早的娛樂工具之一,也作陀羅,閩南語稱作“干樂”,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旋轉的彩色陀螺》含反思】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