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的兒子常常會毫不猶豫地說“不!”弄得我束手無策。我嘗試著用游戲等符合幼兒心理的方法引導孩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事例一:媽媽陪我睡:“媽媽,我想睡覺,媽媽陪我睡。”兒子一邊揉著眼睛一邊說。“你自己睡吧,凱凱已經長大了,不用媽媽陪,媽媽要洗衣服。”兒子擺出一副很生氣的樣子,一邊哭一邊說:“壞媽媽,我再也不跟你玩了,你不喜歡我!”想到前兩天他吵著要聽講故事,我便給他講了小小男子漢的故事:“達達是個男子漢,達達吃飯不用媽媽喂,睡覺不用媽媽陪。凱凱是不是男子漢呢?”“我也是男子漢,我也不用媽媽陪。”兒子帶著微笑,很快進入夢鄉。
事例二:我還想睡覺
早晨,兒子不愿起床,拉他起來,他又躺下去,還邊哭邊嚷嚷:“我還沒睡夠,讓我再睡一會兒!”上班要遲到了,他還不起床,我舉起手就想打。突然我想到他常說自己是小雞,就對他說:“小雞,小雞在家嗎?我是大花貓,我們一起去幼兒園好嗎?”“好哇!你等等我!”說完,兒子便一骨碌爬了起來。
事例三:我不穿這件衣服
一次,給他穿衣服,他說什么也不穿:“我不穿這件衣服,這衣服不漂亮。”給他講道理,他聽不懂,我便想了個辦法,指著衣服上的圖案說:“喲!這上面這么多攜物哇,有老虎、小猴子,還有大獅子呢!來, 和媽媽一起數一數,一共有幾只老虎?幾只獅子?幾只小猴?”“好!”兒子高興的接過衣服,“媽媽,快給我穿上,我是老虎大王。”
事例四:讓座
吃飯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桌前,兒子看中了他爺爺做的地方,非要搶爺爺的椅子,說什么都不行,還哭著說:“爺爺的椅子好,我就要做爺爺的椅子。”我機靈一動:“凱凱,和媽媽唱首歌好嗎?”“好哇。”“爺爺年紀大呀,胡子白花花,我給爺爺搬凳子呀,爺爺笑哈哈。”唱完了,凱凱不好意思了:“爺爺給你,我不要你的椅子了。”沙子不見了
稻田趙廟幼兒園
最近,幼兒園的人造草坪上不知為什么總是撒滿了沙子。
這天,我帶孩子們到草坪上做游戲,看到老園長又拿著大掃把在掃沙子。我問小朋友:“園長奶奶在干什么?”“掃沙子。”“草坪上怎么會有沙子呢?”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說 :沙子是我們的“汽油”,我們把大輪胎家滿“油”,大輪胎一滾,“油”就漏出來了。
聽了孩子們的話,我終于明白了:原來,他們把沙子當成汽油,裝在輪胎做的“汽車”里,輪胎一滾,“汽油”就撒了出來。可是,沙子撒在草坪上,既不美觀,又不安全。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又安全又開心地玩呢?于是,我對孩子們說:“‘汽油’撒了出來,汽車就會跑步動。大家來想一個更好的辦法吧。”
孩子們都積極地想著辦法:“我們可以用沙包當汽油。”“也可以用拉力器。”常彬小朋友說:“我們還可以把小球當成汽油,小球在輪胎里跟著輪胎轉,永遠也不會掉出來,‘汽油’就不會漏掉了。”大家聽了,齊聲說:“常彬的辦法最好。”
聽著我們的討論,老園長欣慰地笑了。
自此以后,草坪上再也沒有沙子了。
“小小作業”效果好
我常常給孩子們留一些“小小作業”,經過實踐,效果甚佳。
所謂“小小作業”,不是讓幼兒動筆寫,而是讓幼兒回家觀察周圍的事物和大人的活動,第二天入園后說說自己的所見所聞。
上周三,我又給幼兒布置了一個“晚上的天空是什么樣子”的作業。第二天,圍繞著“星星和月亮”,孩子們紛紛發了言。有的說:“我吃了晚飯后到院子里,抬頭望見天上有許多許多的星星,像眼睛似的,還一眨一眨的。”有的說:“星星像一顆五角星,幾顆一簇,幾十顆一簇,組成了好多好多的圖案。”有的說:“我看見天上圓圓的月亮像個太陽。”……
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要求講述,興致很高。我認為,諸如此類的“作業”,既增強了孩子們對各類事物的認識,又增強了孩子們的觀察力,同時對于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記憶力也起到了一定的強化作用,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把幼兒帶進糖紙的彩色世界
哪個孩子不喜歡五顏六色的糖紙?收集它,不很費難;利用它,可把孩子帶進一個色彩繽紛的世界,嘗到增進知識,能力和陶冶情性的“甜頭”。
請認一認、說一說糖紙上面畫的是什么東西?什么風景?什么圖案?看,糖紙上這樣勾勒幾筆、加上顏色,就畫出了一個攜物、一個娃娃、一片風光……咱也比著它畫一畫好不好?或者,把他們拼一拼、剪一剪、貼一貼,制作一幅更好看、大得多的圖案;或者,把它們制成壁掛、彩燈什么的,來打扮我們的教室。咱用糖紙做個比賽的游戲吧:小朋友分成幾組,每人一疊糖紙,老師請小朋友找出同一種顏色的糖紙,或者找出畫有相同數量或不同數量景物的糖紙,比比看誰找得快,找得對,找得多。小朋友也可以來學做小小糖紙收藏家,收藏時要仔細分類,或者按顏色分類,或者按圖案分類。然后舉辦一次糖紙展覽……
可見,利用糖紙的方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在引導孩子搜集糖紙時,要告訴孩子不要多吃糖,以免蛀牙和影響食欲,要把糖紙清洗干凈,防止細菌從手傳入口腔。
【幼師教育隨筆用游戲的方法引導孩子】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教育隨筆一次“魔術”表演
下一篇:幼兒教育隨筆睡前講故事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