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幼兒增強表達的自信
語言是人類溝通的快車道,幼兒階段正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恰當的引導可以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班里一個孩子叫董興華,有點口吃。平時害怕孩子們取笑他,所以很少說話,也很少舉手。有一次,全班孩子輪流講故事,他就是不肯說話。旁邊的孩子們哈哈大笑起來:“老師,他結巴!”我害怕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留下陰影,急忙說:“不要緊,你先坐下,好嗎?”從此以后,我經常找他到辦公室,盡量多和他交流,并且微笑著鼓勵他多和別的孩子交往,單獨教他故事,讓他在交往中產生主動性,使其敢說、想說。
漸漸的,他敢于說話了,性格也開朗了。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中主動構建的。不需要刻意對幼兒語音、詞匯和造句語法的簡單訓練,因為這是不符合幼兒語言教育的特點,違背了語言交往的本質功能。幼兒的語言學習,主要是在與他人交往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完成的。因此,要使幼兒對語言的運用具有主動性,教師應為幼兒創造敢說、想說的語言環境和學習條件。并且盡量創造良好的語言氛圍。輕松無壓力的語音環境是調動幼兒說的內部動機的必要條件,它體現了師生間心靈上的溝通和關系的平等。體現了對幼兒人格的尊重,它促進可幼兒積極性的發揮。為此,教師在與幼兒相處時應該成為他們的朋友,尊重他們,并為他們創造自主表達與自由發揮的機會,使他們在自主自由的氛圍中,有話愿說,有話敢說,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和參與者。
在游戲中豐富幼兒語言
游戲是孩子們的主要活動。在游戲時,可以讓幼兒多談談自己的所見所聞,自由大膽的講述出自己的游戲感受。比如:“今天你開心嗎?”“你玩了什么玩具?”在游戲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說話的欲望都很強烈,連年齡最小的小朋友也不停地說:“這是羊角球……大皮球……大樹……草地……”等。綱要中指出: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游戲活動中,我一方面與幼兒進行個別交流,一方面鼓勵幼兒間進行個別交流。我注意創造適當的條件,根據(qulaoshi幼兒教育 )兒童的具體情況,給予有針對性的發展指導。同時,我給有語言障礙的幼兒特別的關注。例如:就本班而言,幼兒語言水平差異很大。有些兒語言成人化、語言連貫、表達清楚、用詞豐富。針對這樣的幼兒我們對其的要求更高一些。而對于個別語言能力較差的幼兒,我從發音開始慢慢促進他從字到詞,從詞到句,一步步訓練。在長期的游戲活動中,為幼兒創造了豐富多彩的語言學習環境,和幼兒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語言教育充滿生命和活力。
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幼兒多數喜歡“涂鴉”這種繪畫的起始形式,這也是發展孩子想象力、創造力的有效手段。我注重讓幼兒在涂鴉式的繪畫中動手動腦,去觀察、體驗和感受,支持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獲得豐富的直接經驗、情感體驗和價值取向,而非強調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
繪畫活動中,我特別注意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在幼兒的興趣點上挖掘具有教育價值的內容,使幼兒獲得有關經驗,體驗成功,樹立自信心。我發現,如果能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幼兒在沒有心理壓力的情況下,許多幼兒常常會在各場合自發地、旁若無人地作畫,并會長時間陶醉于這種充滿樂趣的想象中,當我讓幼兒作意愿畫的時候,孩子們的表現很投入,也是最開心的時候,因此,我努力使畫畫成為幼兒喜歡和感興趣的活動,并讓幼兒在活動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表現自己的個性特點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另外,我理解童心,從兒童的角度去欣賞繪畫,不追求完美。盡情發現畫面上每一根線條、圖形、色彩傳達出的幼兒的思想和情感,贊賞幼兒點滴的創造,并提供機會讓幼兒進行分享、交流,提高評價能力。采用適當的方法獎勵幼兒,使幼兒得到滿足,產生快感,受到激勵。抓準時機,教給孩子技能技巧,讓孩子畫出心中的畫,促進幼兒個性的發展。
巧妙捕捉幼兒“需要發展”的時機
孩子成長過程中,存在著許多“發展時機”,如果教師能及時地捕捉到這些時機,并采取有效措施,孩子就有可能得到有效適宜的發展。在一次活動中,董志涵小朋友很快把自己種植的盆栽植物畫完了,急匆匆地拿到我面前。我說:“好,我們對比一下,看看你的植物長得怎么樣?”對比之后,我對志涵小朋友說:“你畫得很好,也很快,但是我感覺你畫的好像不是這盆植物,你看看,你畫的植物和盆栽的有什么不同呢?”孩子觀察了一會,走到老師面前說:“我的盆栽里長出那么多的植物,葉子是尖的,可我畫的植物少,葉子很圓,老師我改一改吧。”我發現了志涵小朋友的畫與實物差距很大后,根據平日對他的了解,判斷他沒有對植物進行細致的觀察,并通過讓他做對比的建議,引發了他細致觀察的行為。
教師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需要”,這個需要雖然不是孩子提出來的,而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老師來敏感地察覺到的需要。老師針對孩子的這一需要給予了適宜的幫助,又引發了孩子新的學習要求,使他有機會在這種不斷地有新要求的互動中得到適宜的發展。
小攜畫,激發孩子積極性
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各個領域的內容應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為什么不去選擇孩子喜歡的、感興趣的內容,讓孩子學習呢?
我經常詢問最近孩子們喜歡什么動畫片,動畫片講的是什么。從孩子這一興趣點出發,想個內容讓孩子們練習觀察、講述,體驗合作和表達等。孩子們一聽老師也喜歡這個動畫片,興奮極了,紛紛爭著搶著要講給老師聽。我耐心地傾聽了孩子們爭搶著的介紹,還在適當的時機建議:能否為動畫片畫插圖呢?孩子們積極響應。于是老師播放了一集動畫片子。孩子們看得非常專注,然后圍繞看到的內容開展了一系列的探討、觀察、插圖表達、展覽等活動。活動過程中,每一個話題、建議都能引發孩子們積極的參與和行動。
在這個活動中,老師有效利用了孩子喜歡的內容,引發孩子們的學習活動。這個內容孩子們熟悉極了,所以非常容易引起孩子們的共鳴,老師緊緊抓住了孩子的這一興趣點,與孩子進行積極的互動,讓他們練習觀察、練習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和理解,了解不同動物的不同生活方式,體驗關心他人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建立積極主動參與的態度。
小印章,調動孩子的參與性
在班上,我為了鼓勵孩子們,經常會用一些帶有圖案的小印章印在孩子的作品上。
我發現,孩子們對印章非常感興趣,孩子們每次用小印章確認自己參與活動的時候,都是積極興奮的。在孩子們的繪畫作品上,在一些需要自愿選擇的活動登記表上,在游戲卡上,在孩子們搜集的信息資料中,在一些需要自愿報名的活動登記表上,在一些小的預約類活動中,都有孩子們自愿參與的小印記。小印章的使用,激發了孩子們主動參與活動的行為,使孩子們有了積極主動參與活動的意識,并能主動地確認自己的行為。
如果老師很好地捕捉到孩子的興趣,與孩子積極互動,有效地利用學習內容去發展孩子,就能讓孩子在獲得更多經驗的基礎上,在快樂中成長和發展自己,而不僅僅是快樂。
【幼兒園教育隨筆范文讓幼兒增強表達的自信】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