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計意圖:
大墅處于竹鄉,隨處可見的都是竹子,在幼兒一日生活中,幼兒也能接觸到許許多多與竹子有關的制品,生活中無處不見的竹子自然也吸引著幼兒的竹藝,所以,為了使幼兒進一步了解到竹筍,我開展了科學活動《剝筍》。通過活動的開展,將竹子進一步滲透進幼兒的一日生活中。
筍是孩子們生活中熟悉的東西,孩子們也經常能在家中或在幼兒園里吃到筍,但是帶著筍殼的筍孩子們未必都見到過,更沒有機會剝筍。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們較深刻的認識到筍的外形特征,并且還認識了雷筍與毛筍兩種,知道它們之間的差異。而通過孩子自己動手剝筍,即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也豐富了他們生活經驗,知道剝筍殼要從底層剝起。孩子不僅體驗到了剝筍的樂趣,同時還獲得了成就感!
二、活動目標:
1.認識春筍的外形特征以及和竹子之間的關系。
2.知道剝筍的方法,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3.在嘗試剝筍的過程中體驗樂趣。
三、活動重點:知道竹筍可以長成竹子www.iyw0659.cn
四、活動難點:認識春筍的外形特征以及和竹子之間的關系
五、活動準備:
1.春筍、雷筍、毛筍的實物若干。
2.人手1~2個筍。
六、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吸引幼兒興趣
1.認識竹筍。
小朋友們,你們看一看,這個是什么?你們認識嗎?(竹筍)
真聰明,那你們知道筍是什么時候長出來的嗎?
小結:每年的二三月份長出來的筍就是春筍。但是春筍也有很多種,今天余老師給你們帶來了雷筍和毛筍。
(二)認識筍的外形特征
1.觀察雷筍和毛筍。
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老師手里的筍。(同時出示雷筍與毛筍)
你覺得這兩支筍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一個長長的,一個短短的;那個筍胖胖的)
2.通過觸摸感受筍。
你們已經發現筍的長短大小不一樣了,現在請你來摸一摸他們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樣。(這個胖胖的筍有毛;是小刺……)
那另外一支有沒有?(沒有)
小結:對了,這一支細細長長的筍就叫雷筍,旁邊這支短短胖胖的筍就是毛筍,毛筍的筍殼上有毛。但是它們有個一樣的地方就是下面大,上面是尖尖的。
(三)介紹剝筍的方法
1.觀察筍殼。
我們看見的筍外面穿了一層一層的衣服,這些衣服就叫筍殼,它們一層一層的把筍裹起來。
2.示范剝筍。
在剝的時候我們要從最下面開始剝起,要一層層的剝上去。在剝得時候要小心,把每層筍殼都要剝得干凈。
3.觀察筍的身體。
現在已經把筍殼剝完了,你們看筍的身體是什么顏色的?(綠色的,白白的)
在筍的身體上有一節一節的東西,叫筍節。
4.知道筍與竹子的關系。
你們知道筍長大了會變成什么嗎?
小結:筍呀,是竹子媽媽的孩子,筍長大了以后也會變成竹子,毛筍長大了以后就會變成毛竹。
(四)幼兒剝筍
1.每人發一只筍,幼兒開始剝筍。(提醒:剝過筍后不能用手去揉眼睛或者擦到身上,剝完及時去洗手。)
2.幼兒剝筍,教師指導
3.幼兒剝筍成功,教師拍照記錄孩子們的勞動成果。
【小班科學活動《剝筍》】相關文章:
上一篇:科學教案:特別的指紋
下一篇:大班科學教案:螃蟹的秘密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