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在幼兒面前的形象有時候常常多種多樣,除了是“教育者”之外,還是“朋友”,“魔術師”,“調解員”,“偵探”。“老師,他打到我了。”“老師,她搶我玩具。”老師常常收到來自寶貝們的各種“投訴”,只好出面調解,以求解決問題,讓寶貝們和平相處。
有一天戶外活動時,兩個寶貝們又因為玩秋千的事情爭執不下,自然得報告老師。秋千是戶外活動的大熱門,寶貝們都喜歡,搖呀蕩呀可開心了,這樣的“案子”我也處理過不少。只見這次,米米和紫霖氣勢洶洶的用手一人霸著一邊,互不相讓,嘴里說著“我也要玩,我先玩。”紫霖向我投來求救的眼神,米米則說“我先玩我先玩”,這可怎么辦?不能獨斷地說一定要給誰玩,兩個人又爭得火熱,突然,紫霖著急的說:“老師,怎么辦啊?”她把問題拋給了我,我就接著她的話,自然地說:“是呀,怎么辦啊?你們兩個都要玩,那你們商量一下,誰先玩,誰后玩?”我又把問題拋回給了兩個小家伙。真沒想到,對于這個問題,她們竟頗認真的思考了一下下,紫霖說:“我先玩。”米米說:“那我等會玩。”商量妥當之后,她們就各自高興地玩了起來。沒想到兩個寶貝在我的問題下還能主動地商量起來,讓我有些意外。
孩子之間的關系是多么奇妙,有時,老師過于緊張,怕孩子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動手,在孩子的爭執中干預得過多,表現上看起來問題是處理好了,但卻丟失了一個讓孩子之間交流、商量和在摩擦中成長的機會。獨身子女家庭里出來的孩子,自我為中心,有時常常誤傷他人,不會和同伴相處。有各自的玩具時,寶貝們看似相處得挺開心,但一旦出現人多玩具少的問題時,他們所欠缺的,就表現出來了。作為老師,不僅要讓孩子們覺得你是喜歡他們的,更重要的是潛移默化的引導,讓孩子以友好、積極地方法去解決和同伴之間相處時遇到的問題,雖然這方面我做的還不夠好,但是我會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老師和孩子都是一起成長的,還是相互給予的。老師的一個鼓勵,一個擁抱,能帶給寶貝們信心和勇氣;寶貝的一次成功,一點進步,也能帶給老師滿足感和鼓舞。這,就是愛的給予吧!
【幼兒教師觀察記錄《少一些干預,多一點鼓勵》】相關文章:
• 幼兒上學期觀察記錄《我不是害羞的小哈利》
• 幼兒觀察記錄《誰在家里是喂著吃飯啊》
• 幼兒觀察記錄《給孩子表達自己喜好的權利》
• 幼兒觀察記錄《我最討厭吃西紅柿了》
• 幼兒園觀察記錄《安全演習之安全防范》
• 幼兒大班觀察記錄《寬容孩子的挑食》
• 幼兒園觀察記錄《我是從路邊撿回來的》
• 幼兒上學期觀察記錄《擁抱的神奇力量》
• 幼兒上學期觀察記錄《對不起,有關系》
• 幼兒觀察記錄《你罵人就是在罵你自己》
• 幼兒觀察記錄《讓孩子自己吃飯》
• 幼兒觀察記錄《小朋友穿衣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