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讓幼兒自己制訂游戲規則
幼兒園里新添了幾輛小推車玩具,孩子們都非常喜歡,經常是教師發出自選器械的指令,就會出現一窩蜂的跑向小推車的現象,生怕跑慢了,就拿不到小推車。而此時,爭搶的、告狀的、沮喪的幼兒就會圍攏到我的周圍,期待我能夠幫助他們解決。我也告訴幼兒要互相謙讓,大家輪流玩,但是我發現,效果不是很好,一旦某一個幼兒玩起小推車,一定會玩到游戲結束,而不與其他幼兒交換,而我如果暗示其該將小推車與同伴交換,孩子也能做到,但是我了解在孩子的心理還會有一絲絲的不舍,只因為老師說讓交換了,應該聽老師的話。如何幫助幼兒學會與同伴分享玩具,輪流游戲呢?此時正好聆聽了李奇園長的講座,關于《幼兒園一日生活最優化設計與管理》,其中談到了幼兒應是常規的參與者、評價者、主動建構者,而絕非是教師設計能對幼兒行為產生控制作用的外部環境,尋找有效“手段”,實施過分限制和統一管理。我應該把教師的權威轉化為集體的意志,讓幼兒在自己喜歡的游戲中學習自訂規則,初步嘗試學會自律。
一、激發幼兒制訂游戲規則的欲望.
又到了自選器械的時間,孩子們希望老師趕快說“選你喜歡的玩具吧”可是沒想到,今天的我沒有讓選小推車,孩子們不解的問我“為什么?”,我說道:“小推車太少了,數量不夠小朋友玩的,所以我們不玩了,玩其它的玩具吧。”這時,一個聲音響起:“我們輪流玩。”
這時制訂規則成了他們自己的需求。只有讓他們親身感受不能正常開展活動的原因,才能激發出他們制定規則的欲望。
二、制訂合理的游戲規則.
結合“輪流玩”的想法,孩子們開始你一言我一語,有的幼兒說“每人玩五分鐘,然后就交換”,有的幼兒說“沒有表,我們也不會看,怎么辦”,緊接著,有的幼兒說:“圍著場地推兩圈,然后就交換”有的幼兒表示同意,有的幼兒說:“場地上人太多,推起來容易撞到人,而且,也看不清該交給誰玩”,通過再次商量,幼兒決定到場地一側的跑道上去玩。
因為是幼兒親自參與制定的,又是他們活動的內在需要,在他們深刻體驗了規則的重要性后制訂出的活動規則,幼兒在游戲中才更能接受。
三、在游戲中完善規則內容。
孩子們很高興,三五結群的推著小推車來到了跑道上,沒過一會兒,問題又出現了,由于等待的幼兒是橫排站著的,玩過之后的幼兒不知該交給哪一位同伴了,而等待的小朋友卻誰也不相讓,都說輪到自己了。這時,手拿推車的小朋友說:“你們應該豎著排隊。”其他小朋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立刻自覺的排好隊。之后,孩子們自發的按照跑道的三種顏色,站成了三隊,又縮短了等待時間
幼兒的游戲活動是在動態中進行的,因此幼兒在活動中還常會有不同的情況出現,而不同的情況可能需要不同的準則加以規范。所以,游戲時活動規則往往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步完善、到位。由幼兒自己制訂、理解的游戲規則才更容易為他們所理解和超越,強化了規則意識,獲得主動發展。
四、利用多種反饋方式,促使幼兒自覺遵守游戲規則。
游戲規則制訂出來后,孩子們都能認真地遵守,為了保持住他們對遵守規則的持久性,我又通過多種形式對幼兒良好行為給以充分肯定,不斷強化孩子們的規則意識,促使他們自覺遵守游戲規則。如利用游戲后的評價、小記者的新發現等形式,讓孩子們互相交流彼此之間是怎樣按規則開展游戲的;用相機及時抓拍孩子們自覺按規則開展游戲的情景,并展示在墻飾中,給予孩子們鼓勵,不斷內化幼兒的規則意識。爭搶小推車的現象沒有了,而幼兒創設玩小推車的游戲內容卻越來越豐富了,從最開始憑興趣來回推,到“我是小小運輸員”的情境;從最開始的直線推,到繞障礙物曲線推。而我也從最開始的疲于應付解決各種問題,到現在享受幼兒游戲帶來的快樂與驚喜。
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幼兒可以多學;使校園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多些自由、快樂、和諧。
【幼兒教師觀察記錄《自己制訂游戲規則》】相關文章:
下一篇:幼兒園教師觀察記錄《孩子你真棒》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