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一歲的孩子們,很多地方都有著很大的變化,在集體榮譽感上更有明顯的表現。就如我班的婷婷小朋友,一件換位置的事,讓我看到了孩子身上的那種集體榮譽感。
一天,我把婷婷從原來的第七組換到了第三組,那是由于第三組上的孩子都比較好動,我想將那些好動的孩子分開來坐,所以將平時表現較好的婷婷換到了第三組。課后她就來找我:“老師,我不想坐在第三組。”一開始,我也沒問清原因,而合著我的意愿說:“由于你表現好,所以我把你安排在了第三組啊”。孩子看我沒有給他換回位置的意思,也就走開了,過了一會兒,她又來跟我說:“老師,我想坐回我原來的位置”。這是怎么啦,我想,換位置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而且別的孩子給他們換位置都是沒意見的,可是婷婷為何有這么強烈的反應呢?我開始感覺納悶了,我又問到:“婷婷你為何不想坐第三組,一定要坐回第七組呢?”她說:“因為第七組的紅花多啊,第三組只有兩朵。”那是由于,開學之初,我們在墻上設立了一個“比一比 賽一賽”的評比欄,那是以小組為單位對幼兒一日各環節的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行評比。每個桌子為一組,每組一個熱氣球,根據幼兒的良好表現在相應的熱氣球上加上一個五角星。由于第七組的孩子平時表現好,所以比賽欄里的五角星也就遙遙領先。聽了孩子的述說,我這才明白過來,原來是這么回事。我就跟她說:“婷婷,由于你表現好所以給你換到了第三組,老師想讓你成為他們的榜樣,讓他們向你學習啊,你可以為你們第三組爭取更多的紅花啊。”孩子聽我這么一說,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并說到:“那好吧”。
從婷婷想坐回原來的位置這件事看出,大班幼兒的集體榮譽感增強了,他們會感到集體的榮譽就是自己的榮譽,會以集體的利益為重,我也經常看到一些孩子會督促其他孩子的某種不良習慣,如有的孩子吃飯慢、有的上課講話等,在孩子們督促下這些孩子也會約束自己的不良習慣。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大班孩子的這個特點,多進行一些競賽活動。這樣,對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會有很大的幫助。
【幼兒園觀察記錄案例《我想坐回原來的位置》】相關文章:
下一篇:幼兒園觀察記錄《圖譜的點睛之處》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