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如果能把學習內容寓于游戲、競爭之中,就能幫助他們從厭倦的情緒中解放出來,喚起他們主動參與練習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具有玩游戲這一特點,讓學生在游戲中開發智力,并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喚起學生興味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向。
現代的社會正在迅速地發展,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為標志的現代教育技術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利用現代教育媒體,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下面結合我自己“分數的意義”的教學,談談現代教育媒體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一、聯系生活實際,引入新知。
新數學課程標準中講“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聯系生活中的問題,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讓數學更多地聯系實際,貼近生活。達到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
現實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教師要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去采擷生活數學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如教“分數的意義”引入新課時,我要求每位同學把課前準備的紙折出相等的份數,并用水彩筆涂上顏色表示出分數;再請學生到實物投影上展示結果;接著問“你為什么這樣分?”引導出本課的關鍵所在:平均分。
這樣的設計不但使學生增加了動手操作的機會,而且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對數學有了一種親切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時,也激起了學生大膽探索的興趣。
二、優化學習方式,獲得新知。
新課程中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通過觀察、比較、交流等活動,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對培養未來需要的創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現代教育媒體的使用,正符合新課程這一理念。
如教“分數的意義”前,我先提問學生:“關于分數,你已經知道了什么?”讓學生主動地面對新知去回憶再現舊知,并通過交流互相啟發補充。接著提出:“你可以把哪些物體平均分,并用分數來表示。”學生分小組討論,得出結論。根據學生的交流,用多媒體出示一個西瓜或一張紙、一段1米長的線段。然后教師出示8個泥人,提問:“你會怎樣平均分這8個泥人?每份用怎么的分數表示?每份有幾個泥人?”再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根據小組匯報分別把8個泥人平均分成2份、4份和8份。通過學生的討論、觀察,學生理解了單位“1”的含義和分數的意義。
在小組討論交流中,小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一個學生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收獲。加上現代教育媒體的應用,這就為學生創造了一種寬松、和諧、合作、民主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即使是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自卑感和緊張的壓力也會消失。
三、培養學生個性,創新學習。
新課程標準同時提出讓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現代網絡的快速發展與使用,為學生思維活動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間,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有機充分展示自我的個性。
我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為了強化學生對“若干份”、“一份”和“幾份”的理解,我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發展個性的舞臺。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些填分母、分子分數的題目,讓學生自由填空并說它所表示的意義;并充分利用武進教育信息網上的科利華資源小學數學題庫中有關分數的意義的題目(網址:202.96.144.150:9020/shx2.asp?CalName=A41),為學生服務。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題目,自主練習。于是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盡情飛翔。在深化理解分數的意義的基礎上,又可以看到學生們創造性思維的閃現。
四、開展智力游戲,體驗新知。
如果能把學習內容寓于游戲、競爭之中,就能幫助他們從厭倦的情緒中解放出來,喚起他們主動參與練習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具有玩游戲這一特點,讓學生在游戲中開發智力,并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喚起學生興味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向。
于是我用計算機程序設計了一個“拿乒乓球”的游戲。把全班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組派一個人參加。老師先出示20個乒乓球,提問:“拿走總數的五分之一”、“拿走剩下的四分之一”、“再拿走剩下的三分之一”、“再拿走剩下的二分之一”、“剩下的四分之四留給老師。”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拿乒乓球,看誰拿的又準又快,接著比比哪組拿走的多。這樣,把枯燥乏味的計算練習變成豐富多彩的游戲與競爭活動,學生興趣濃、情緒高、思維活、反應快,在“玩”、“樂”中獲取知識,體驗新知。這樣設計符合新課程思想:“創設了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運用現代教育媒體 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相關文章:
下一篇: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數學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