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幼兒園雖然沒有豐富的教具和學具,但是農村自然地理、生態環境是農村幼兒園科學教育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寶藏。同樣能使幼兒產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并能在科學探究中產生愉悅的情緒體驗,對促進幼兒積極的情感態度、認知能力、社會性和語言等協調發展都起著積極的作用。
1 到大自然中去,增進幼兒創新意識和能力
農村幼兒園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越之處,四周是田野、樹林,這為游戲活動提供了廣闊的場所和豐富的素材,帶領幼兒到大自然中去,玩他們喜歡的游戲。讓幼兒學會創造,能使簡單的材料發揮更大的價值,從而真正的樂于探究,樂于學習,樂于創造。比如玩“過家家”游戲。在教師的引導下,尋找自然材料做游戲材料。讓幼兒自己拾小石頭兒或廢磚頭兒壘鍋臺,用石片兒代替鍋,大片楊樹葉代替鍋蓋,小石子兒代替米,樹葉代替餃子皮兒,小棍兒代替筷子,長條石片代替刀,小草代替韭菜……有的幼兒包餃子;有的幼兒包餛飩;還有的幼兒烙餡餅……當幼兒來到筆者家做客的時候和走的時候都會使用禮貌用語。知道先敲門,經主人允許后才進屋。請他們品嘗筆者做的拿手好菜 “糖熘地瓜”(泥土代替糖,小石塊兒代替地瓜)。幼兒都說真好吃。邊吃邊忍不住笑。當筆者到幼兒家做客時,把他們親手做的飯菜讓筆者吃。筆者品嘗后,夸獎他們做的飯菜真香。孩子們在表揚和鼓勵聲中愉快的游戲。保持良好的心態。最后,老師同幼兒一起帶上各種動物頭飾。如:小貓、小狗、大公雞等,共同即興表演。
2 因地制宜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為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條件
農村幼兒與市幼兒生活環境不同。不能什么都模仿城市幼兒園。更多地是要多利用身邊的、易得的材料。這樣的科學教育不僅能使幼兒通過操作獲得相關的科學知識經驗,還能讓孩子學會利用資源。能讓幼兒真正體會到科學就在身邊。因此,在為幼兒準備泥土和沙子的同時,教師、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玉米芯兒、玉米皮兒、玉米須、秫秸、小樹棍兒、各種樹葉兒、小石子兒、小石片兒、各種形狀的小石頭兒、馬蓮。各種蔬菜、種子、草、松樹塔等分別投放到各個區(操作區、泥工區、制作區、美工區、建構區、編織區)。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發現主動建構有關的知識經驗。例如:在操作區,有的小朋友對馬蓮、玉米皮兒和種子感興趣。迸發出富有想象力、創造力的思維火花。系成了套環、擺成了各種物品。用各種顏色的秫秸穰小珠子串的項鏈也各有不同。幼兒能按規律串,例如:黑——白——黑——白——黑——白;紅黃——綠——紅黃——綠——紅黃——綠;在制作區中,幼兒想象的更新穎、奇特。小朋友用松樹塔、種子、玉米皮兒合用。做成了自己喜歡的魚。小朋友用馬鈴薯代替身體和頭,小樹棍兒代替四肢,玉米須代替頭發,種子代替五官,做成了活潑可愛的金發娃娃。孩子們用小石片兒和馬蓮、草、玉米皮兒等材料組合。制作了小掛飾;時鐘等物品。用其它材料組合制作了形象逼真的物品。在泥工區,幼兒用黃泥、種子、小棍兒、小石子兒等材料合用捏成了各種動物。在建構區,幼兒用小棍兒、玉米芯拼搭了房子、高樓、大橋、糧倉等。在編織區,孩子們用馬蓮、草、玉米皮兒分別編織了手帕、毛巾、坐墊兒、鞋墊兒、小掛飾、辮子繩兒等。在編織過程中,幼兒手指肌肉、手眼協調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在各個區域活動中,幼兒通過觸摸、混合、操作、擺弄,獲得了相關的科學知識經驗,學會珍惜和利用身邊資源。還能讓幼兒真切地體驗到科學就在身邊,讓幼兒學會創造,體驗到創造能使簡單的材料發揮更大的價值。從而真正樂于探究,樂于學習,樂于創造。在活動中,幼兒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選擇材料。有利于幼兒運用原有經驗,澄清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解決問題,獲得有益的經驗。還有助于他們把自己看成是一個能產生思想及能支配時間的人。能使他們產生一種想法去進行發現的要求。
3 發揮自然角的作用
自然角是幼兒認識自然界的窗口。積極利用自然角創設科學教育環境。如:春天正是種植的好季節。教師提醒小朋友種植一些自己喜歡的植物:花生、大蒜、芹菜、韭菜、菠菜、海棠、菊花、雞冠花等。種植的用具分別是:大碗面盒兒、小食品盒兒、飲料瓶剪掉上半部分、一次性紙杯等。然后讓幼兒進行分類:農作物、蔬菜、花卉。再貼上標簽。在日常管理中,實行值日生負責制。給這些植物澆水、施肥、拔草。隨時提醒小朋友記好觀察記錄。定期進行評比。及時表揚、鼓勵認真完成任務、細心管理的幼兒。在這一活動中,幼兒受益頗深。小朋友們知道了不同植物的名稱。能對植物進行觀察、比較、分類;感知、了解、收集;還能利用身邊的廢舊物代替種植用具。知道哪些用具更適合種植不同植物。而且孩子們也真正成了管理植物的小主人。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培養了幼兒從小做事情具有耐心、細致的良好習慣。為幼兒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讓幼兒在瓶子里插柳條兒進行觀察也是一種好方法。讓幼兒在瓶子里先裝些水,再把柳條兒插進透明的瓶子里,過一段時間,孩子們看到了柳條發芽兒了。而且還長出了須根。小朋友看的非常清楚。他們把看到柳條變化的全過程都畫在在觀察表里了。等長出許多須根后,筆者和孩子們一起把小柳條兒栽在幼兒園的植物園里。給它澆水、剪枝。經過幼兒的精心管理,小柳條兒慢慢地長成了小樹。筆者帶著孩子們來到小樹旁,讓他們和小樹比高矮,同時,讓幼兒討論:(1)“小樹怎樣才能茁壯成長”?(2)“小朋友怎樣才能長高?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這一系列的插柳條兒、觀察、記錄、討論。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思維能力、認知能力和情感教育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展和升華。
到了豐收的季節,孩子們把自然角裝點滿滿的。帶來了自己家收獲的各種農作物、水果、干果、蔬菜等。筆者和小朋友們一起動手做了胡蘿卜老爺爺、玉米穗兒阿姨,白菜大姐姐,馬鈴薯小弟弟等其它人物。幼兒特別喜歡到自然角玩游戲:比誰分的對又快、比誰放的對又快、比誰貼的對又快、開商店等。小朋友的觀察力、比較能力、辨別能力、統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只要我們農村的幼兒教師掌握一定的自然常識,是能夠變化出許多有益而又有趣的活動內容,在我們農村的長處方面下功夫,把幼兒活動安排得豐富多彩,就一定能使幼兒從小受到良好的科學教育。
【充分利用農村環境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相關文章:
上一篇:讓幼兒園音樂教學插上歌聲的翅膀
下一篇:正確理解幼兒音樂教育2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