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實踐上,我們會困難重重,但每一次困難后得到的是累累的收獲。這些收獲有來自孩子的也有來自自己的。所以,我喜歡反思:在實踐中積累,在反思中成長!
鏡頭一:
1情況表述:
朵朵又哭了!她摟著爸爸的脖子,躲在爸爸的懷里就是不放他走。國慶長假結束后,朵朵的情緒就不好。
2教師的想法:
我以為是她的適應期,過幾天就能好,所以還不以為意。沒想到,后來幾天,朵朵又病了,在家休養了好些天。這次來幼兒園,她的情緒更糟了,天天都哭泣。
3教師欲采取的策略:
我試圖尋找她哭泣的原因,準備對她進行全天觀察。
鏡頭二:
1情況表述:
觀察了一段時間后發現:在吃飯前,朵朵總是哭泣,并稱自己胸口難受。在小朋友們自由活動時,她總是獨自坐在那兒,默默地流淚。但是,在每次她不高興的時候,只要老師走近安慰,她總會停止哭泣,靠在老師的身邊。
2老師的分析猜測:
我想,她一定是非常渴望得到老師的安慰和關懷,所以就經常和她聊聊天。
3老師采取策略后的效果:
聊天的結果:并沒有改善她天天來園的不高興。
4設想調整策略:
★請一些活潑、開朗的孩子和朵朵做朋友,帶她一起玩。
★在日常活動中,多關注朵朵,盡量滿足她的情感需要。
鏡頭三:
1情況表述:
朵朵爸爸告訴我他找到朵朵不高興的原因了:原來,有一次在喝牛奶時,小木子把朵朵的牛奶打翻了,并且沒有向她道歉。所以,朵朵總是想著這事,感到不高興。
2教師的想法:
這個原因讓我感到太意外了!因為,類似的事情在幼兒園發生過好多,而且我們經常教育孩子要學會原諒別人。難道朵朵就是為了這件事情而耿耿于懷的嗎?
3教師預采取策略:
我又和朵朵談了一談,希望她能原諒小木子,但朵朵只是搖頭。我感到了事情的嚴重,充滿了挫敗感。
這次,我求教了宋萍老師,在孩子的教育上她非常有經驗。
鏡頭四:
早鍛煉時,朵朵又哭了,我牽著她的手,把她帶在身邊。“你是朵朵吧?”宋老師問。朵朵好奇地望著宋老師。“你為什么哭啊?”“因為小木子把我的牛奶打翻了。”“原來是這么小一件事啊”,宋老師說,“我們班有個妹妹,她很漂亮的臉上被一個弟弟抓了一條紅紅的印子,還很疼。但是后來,她還是原諒這個弟弟了。那你覺得牛奶打翻這件事情大還是臉被抓傷的事情大?”朵朵不作聲。“每天想著這件事,是很不高興的。你想原諒他嗎?”朵朵還是搖搖頭。“哦,你現在還不想原諒他,但你會準備好原諒他的。”宋老師又說。過了一會,朵朵在我的鼓勵下,開始進行體育運動了。宋老師見了,忙跑來夸她:“朵朵你好棒哦!你已經準備好原諒小木子了。漸漸地,朵朵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的笑容。午睡時,我和宋老師一起又去看了朵朵。“朵朵,我們又來看你了,你是不是原諒小木子了?”朵朵點點頭。“你真的好棒哦!我真想親你一下,你愿意嗎?”朵朵搖搖頭。“你真是一個有個性的孩子!那宋老師送你一顆糖果吧。希望你明天來幼兒園的時候不要再哭了!”我也送了朵朵一張卡片,并告訴她:她能夠原諒別人我感到很高興,希望她天天能高高興興地來幼兒園。朵朵點頭答應了。果然,從第二天起,朵朵就沒再哭過。她的情緒漸漸好轉了,學習的積極性高了,連胃口也變得好起來。我真的是從心里感到高興。
反思:
我覺得,在整個事件中,我也是一個學生,并且受益非淺。我想著重談兩點,一是心理教育,二是察言觀色善思量。
心理教育是當今社會上熱門的話題之一。馬加爵事件給了我們很大的震撼!因此,孩子的心理教育不容忽視!!!朵朵是一個內向的孩子,她很敏感。在班級里,她不是那種引人注意的孩子。一些活潑開朗的孩子往往擁有很多的朋友,擁有老師較多的注意和喜歡。而朵朵,她非常向往老師的關心,但她又不善于表達,所以她只能通過一些舉動來引起老師的注意,比如說哭泣。再者,朵朵不善于交往,和同伴間的接觸很少,所以同伴稍有點舉動,都被她認為是侵犯行為,而把自己牢牢地保護起來。因此,我覺得,老師應該把更多的愛放在那些敏感的“不起眼”的孩子身上,因為,他們比那些活潑開朗的孩子更需要關心和鼓勵。每天給他們一點鼓勵和表揚,他們就會有加倍的信心!
其次,教師的教育心理也非常重要。作為一個年輕的教師,在處理事件上很容易犯以下錯誤:1急噪:發現孩子有什么問題就急于、一定要幫助他改正,就象拔苗助長似的,往往事半功倍。2不言放棄。年輕的老師在處理問題上很怕失敗,并且,一遇上困難就會害怕,有挫敗感。年輕教師遭到孩子的拒絕后往往感到面子掛不住,引起急噪。而老師應該是一個好的引導者。是老師有目的的引導孩子,而不是老師的心理被孩子的反映所影響。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在孩子的教育上應該是循序漸進、循循善誘的。就象案例中的宋老師,一步一步地引導朵朵走出心里的不愉快。在整個過程中,她也遇到了“失敗”,如孩子的不原諒、孩子的不要她親吻等。而這些“失敗”其實都是為后面的成功作出鋪墊的。
察言觀色善思量。教師是一個很細心的觀察者。我聽一位老教師說過:她和孩子一起吃飯,為孩子夾了一道菜,家長很感動。當時我想,無非是知道他什么菜不能吃,怕引起過敏之類的。“我為孩子夾了一筷子魚!”原來,這位教師不僅知道孩子愛吃魚,還知道他最愛吃的是魚眼睛。原來就是這小小的魚眼睛贏得了孩子的愛和家長的信任啊!我不禁感到由衷的佩服!由于沒做過媽媽,青年教師很容易忽略孩子生活中的細微末節,正如案例中的我。雖然我觀察到了朵朵的不高興,但沒有深入性地探索其根源。要贏得孩子的心,就要了解孩子內心深處的東西。宋老師的舉動是一個很好的示范。對孩子的觀察是一種追蹤,是由外及內,由內至外的。“追蹤”,即觀察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外”,是指孩子外在的言語和行為。“內”是指孩子的內心世界。“由外及內,由內至外”是指教師能夠從孩子外在的言語行為看到孩子內心的想法,能夠從孩子內心的心理活動分析孩子外在的行為舉動。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借用西方哲學家的一句話,我覺得人不應該犯同樣的錯誤。所以,反思非常重要。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反思”更是尤為重要。在事情剛開始的時候,我忽視了一個5歲小女孩的心理需要,導致她的心事重重、不能釋懷,我感到很內疚。從這個事件中我獲得了很多東西:關愛每個孩子、怎樣與敏感的孩子交朋友、與孩子的溝通藝術等等。所以,我把這段案例完整地記錄下來,作為我的一段反思和一份警示。
在教育實踐上,我們會困難重重,但每一次困難后得到的是累累的收獲。這些收獲有來自孩子的也有來自自己的。所以,我喜歡反思:在實踐中積累,在反思中成長!
“我思故我在!”
【案例:淺析一位媽媽型教師的策略后之反思篇】相關文章:
上一篇:不要輕易給孩子換幼兒園
下一篇:案例:水果主題反思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