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戈·特弗里·海納特指出:“倘若把創造力作為教育的目標,那么實現的前提是創造型的教師。”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樹立創新意識,掌握創新教學的方法、手段,從而達到教學方法、手段的創新。為幼兒開拓視野、掌握知識、不斷創新打下良好的基礎。
活動室內傳出一陣陣輕松的音樂,原來老師正在進行數學教學活動:認識時鐘。
音樂聲中一只只動物鐘搖搖擺擺地出現在屏幕上,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了。“鐺鐺”老師問:“時鐘敲了兩下是幾點?”陽陽忙舉手告訴小朋友是兩點鐘。“你是怎么知道的?時針指在哪?分針又指在哪?”這時電腦屏幕上時針、分針所指數字分別閃爍,像是在稱贊動腦筋的小朋友。小朋友搶著回答。教師說:“時針、分針開始走動,請你們看清楚時針、分針是怎么走的?”東東說:“它們是轉圈走的。”孩子們七嘴八舌。老師說:“請你們再看一遍,時針、分針是怎樣轉圈走的呢?”只聽時鐘“的嗒的嗒”地響,又見分針輕快地走了一圈,時針緩緩地從“3”走到“4”,當分針、時針走過之處都留下了不同顏色的痕跡。小朋友們爭著告訴老師“分針走了一圈,時針走一格。”這時一陣熱烈的掌聲從電腦中傳出,原來智慧爺爺伸出大拇指正在表揚小朋友呢。整個教學過程中,孩子們情緒飽滿、主動積極、氣氛熱烈。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大多采用時鐘模型或掛鐘作為認識時鐘的教具,但手撥模型鐘不易掌握速度,精確性教差,幼兒觀察的效果也不好,很大地影響了教學效果。為了讓幼兒直接簡明清晰地觀察并掌握教學的重難點,我設想采用多媒體突破重難點,將動畫、音樂、圖片等多種媒體有機地結合起來輔助教學。采用“閃爍”來幫助幼兒掌握整點、半點,運用留有“痕跡”來表現時針、分針的運轉,使教學內容躍然于屏幕上,孩子們很快發現了規律,理解了關系,建立了表象。
德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戈·特弗里·海納特指出:“倘若把創造力作為教育的目標,那么實現的前提是創造型的教師。”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樹立創新意識,掌握創新教學的方法、手段,從而達到教學方法、手段的創新。為幼兒開拓視野、掌握知識、不斷創新打下良好的基礎。
【案例:時鐘教學的新嘗試】相關文章:
上一篇:案例:幼兒檔案記錄表
下一篇:錯誤“鼓勵”使孩子更自卑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