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老師的作用就是判斷什么時候是幼兒學習的關鍵時刻,適時適度的介入和參與幼兒的活動,引發幼兒的認知沖突,適時的介入,提出有挑戰問題,支持鼓勵探究。
今天上了一組課,孩子們看到氣球都很高興。我問,氣球是什么樣子的?悅悅、彬彬等一邊用手摸著一邊說:“軟的,大的,有紅的、有藍的、有粉的。我說氣球是什么做的?有的說塑料的、有的說是棉花做的、有的說是面做的,我說,這是一種叫橡膠的東西做的,幼兒對橡膠制品還很陌生,缺少經驗,需要以后進行活動。實驗開始孩子們都很有興趣,他們把氣球貼在臉上,創創,天天喊;“氣球親我了氣球親我了”,這是在摩擦中小元、劉懿的頭發豎起來很多,越越喊:“頭發飛了,頭發飛了。”男孩子們紛紛過來看女孩子們的頭發,創創著急得說:“哪,我的怎么不行呢?”媛媛說:“你的頭發太短了”我說:“你再多摩擦一會兒試試”他認真地擦了起來,一會兒彬彬喊:“瞧他的頭發也立起來啦了”我們愉快地玩了半天,討論了為什么頭發會樹起來,名巴勒摩擦生電的道理。我說把氣球放在一起放到區里去,越越和元元的剛放在一起,彭的一下分開了,我趕快說,這是怎么回事呢?孩子們又兩個兩個地做開了實驗,有的擦了一會兒就有分開的現象,有的反復擦了好一會兒才成功。
通過活動我逐步發現與幼兒建立平等的對話關系,創設一個尊重和支持的環境,給孩子真正的自由,建立真正的主動是幼兒增強探索能力的前提。教育目標是教育工作者對教育對象將要達到的發展水平的期待,有時候,活動本身有著很多潛在的教育價值,有時目標意識不強,它們就可能“溜過去,”如果我們的目標意識較強就能夠發現其中教育價值,并進行適當引導,孩子會得到更多的發展。我們老師的作用就是判斷什么時候是幼兒學習的關鍵時刻,適時適度的介入和參與幼兒的活動,引發幼兒的認知沖突,適時的介入,提出有挑戰問題,支持鼓勵探究。
【案例:科學:氣球游戲】相關文章:
上一篇:案例:該為孩子提供怎樣的玩具
下一篇:案例:為什么他不肯認錯?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